主营业务:主要从事装配式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以及少量的钢结构工程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建筑材料销售;门窗制造加工;金属门窗工程施工;门窗销售;建筑用金属配件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通用零部件制造;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销售;金属制品研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业设计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合肥市双凤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9月,公司2011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41),拥有省内合肥、涡阳、颍上、金寨、宣城、蚌埠和省外湖北团风、重庆南川、河南汝阳等大型制造基地,产能500万吨,各类建筑板材产能5000万平方米。
公司专注于精品钢构制造和装配式技术研发体系,经过公司党委和所有员工的努力奋斗:2023年已经位列安徽省民营制造业综合百强企业排名第2位;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位列第18位;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企业排名404位;是钢结构行业双百企业,也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公司党委曾荣获“安徽省先进党组织”“安徽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以及“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公司是国内国家装配式住宅基地;参编了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我们所属的钢结构行业是国家积极鼓励的绿色低碳行业,是建筑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公司将持续改进研发、采购、制造各环节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努力成为技术领先、质量优、客户满意的中国精品钢结构制造研发基地。
(一)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要是以钢结构及配套产品制造业务为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业务为辅。
随着公司十大钢结构生产基地的陆续建成投产以及装备数字化升级、生产智能化改造和智慧信息化建设等,公司的钢结构产能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交货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钢结构产品及其围护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大型场馆、机场、火车站、石化管廊、设备装置、高层建筑、桥梁等诸多领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用工人数、减少建筑扬尘及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等,为“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力量。
(三)经营模式1、继续专注于钢结构领域的高端制造:公司充分发挥制造基地全国布局、公司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信息技术平台、生产统一调度等优势,与中建、中冶等总承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对加工精度高、制造难度大、工期要求紧的钢结构订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比如2025年承接的安徽***有限公司年产63万吨扁锭项目、***智能项目、***年产50万吨汽车零部件项目、四川***电池生产基地、印尼***项目、中关村***科技园项目、沈阳***大厦项目、***科技南方总部建设项目、湖北***项目、***大型客机(二期)建设项目、***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年产100GW光伏铝边框项目、***先进产业园项目、***商业项目总承包工程二标段项目、***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FAB1-生产厂房建设项目、***J9A-05地块公寓式酒店及商业项目、***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振石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等,这类业务都有工期短、制造难度大等特点。
2、继续发展钢结构配套产品:公司的钢结构配套产品有钢筋桁架楼承板、C/Z型钢、聚氨酯复合板等绿色建材,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实现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一站式采购。
(四)公司的近期发展目标:1、持续提高公司智能化制造水平,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有效打通智能设备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不断推动装备智能化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2、持续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司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钢结构制造方面的成本及规模优势,不断丰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关联产品,提高协同效应。
3、持续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公司与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采购协议,确保公司产品质量以及采购成本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采购议价能力。
随着公司多年的努力和储备,不断的提高公司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及快速交货能力等优势,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最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研发基地,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及相关配套产品供应商。
(五)行业发展及市场地位1、钢结构行业情况(1)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将带来显著增量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及可塑性强等综合优点,应用于如工业厂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公路铁路桥梁和海洋石油平台等诸多领域。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成批成套地制造,预制好房屋构件,直接装配组成。
装配式建筑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建筑等,因为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优点,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通过工业化生产的优势提升效率和品质,通过弹性化的设计满足需求变化,注重使用空间的可变性和持续更新的可能性,延长建筑寿命,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有助于建立符合工业化标准要求的医院、学校、商场、居民中心等公共建筑体系,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绿色低碳公共建筑。
(2)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蓄势待发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多项政策。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
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左右,基本实现钢结构建造智能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着重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国家的支柱产业,具有规模体量大、涉及行业广、从业人员多等行业属性,面对新的形势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筑业亟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动能打造产业新优势。
在2024年末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要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深化城市更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建设质量和安全。
特别是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方面,提出要加快新型建造方式的应用,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3)钢结构智能制造是钢结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2023年12月,工信部联规〔2023〕258号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
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
完善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贯标,提升评估评价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构建发展良好生态。
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要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住建部于2023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在建筑业板块,要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该目录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纳入了该目录,包含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等方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到年度政府重要工作中。
得益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政策对制造业的支持,2024年工业建筑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
随着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品质、高标准的工业厂房需求不断增加,有望进一步推动工业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
(4)钢结构智能制造出海成新浪潮,有力推进公司主营业务的海外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直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在“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战略指导下,高端制造业出海成为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而海外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也推动着国内制造业向海外进行转移的进程。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列入今年工作任务,更多的制造业出海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公司的产品一直用于国外市场,面对此契机,公司也积极开展钢结构海外业务,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
公司已取得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欧盟EN1090-1,2和ISO3834认证、英国建筑钢结构法规(UKCA)认证。
2、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公司定位于国家积极鼓励的绿色低碳行业,是建筑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公司将持续改进研发、采购、制造各环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努力成为技术领先、质量最优、客户最满意的中国最大精品钢结构制造研发基地。
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结构及配套专业制造商,已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公司在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工业厂房、大型场馆、机场、火车站、石化管廊、设备装置、高层建筑、桥梁等诸多钢结构制造领域,具有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优和交货能力强等核心优势。
(六)报告期公司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公司在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深度聚焦主业,紧紧围绕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目标。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5.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主要系报告期确认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
公司将不断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
报告期公司新签销售合同总共约143.8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0.17%;2025年上半年度钢结构产品产量为236.25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12.19%。
公司前身为安徽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19日;2005年11月2日,更名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根据2007年12月21日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及签署的发起人协议,以截至2007年9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133,082,862.18元(母公司口径),按1:0.751411的比例折为发起人股10,000万股,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