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多氟多
- 企业英文名: Do-Fluoride New Material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李世江
- 上市代码: 002407.SZ
- 注册资本: 119043.256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5-18
- 大股东: 李世江
- 持股比例: 10.29%
- 董秘: 彭超
- 董秘电话: 0391-2956992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闫新志、王佳彤
- 律师事务所: 河南怀川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焦克路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河南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股权激励 PVDF概念 储能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半导体概念 独角兽 口罩 新能源车 氟化工 特斯拉 锂电池 新材料 化工原料 创投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河南
- 成立日期: 1999-12-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10800719115730E
- 法定代表人: 李云峰
- 董事长: 李世江
- 电话: 0391-2802615,0391-2956992
- 传真: 0391-2802980
- 企业官网: www.dfdchem.com
- 企业邮箱: dfd@dfdchem.com
- 办公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焦克路
- 邮编: 454191
- 主营业务: 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文件、资料等其他印刷品印刷;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软件开发;软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以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定为准)
- 企业简介: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氟、锂、硅三个元素细分领域进行材料和能源体系研究及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多氟多走出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是全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无机分会氟化盐工作组召集单位、国际ISO/TC 226氟化盐工作组召集单位、六氟磷酸锂国际标准ISO/TC333 WG4工作组召集单位。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河南省氟基功能新材料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项目24项。主营业务为氟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解铝、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TFT液晶屏幕、电动汽车等领域。氟基新材料综合产能56万吨/年,其中,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铝综合生产能力4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5%。“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联产白炭黑生产工艺”入选《石化绿色工艺名录》。锂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产能6.5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5%。电子信息材料“电子级氢氟酸”综合产能5万吨/年,产品品质达到UP-SSS级,进入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高端半导体企业供应链。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将产品同时应用于半导体、TFT、光伏行业和镀膜玻璃四个行业的电子级硅烷生产企业。拥有新能源电池产能8.5GWh/年,主要客户有上汽、广汽、奇瑞等国内知名车企。公司秉承“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硼程万里、智创未来”的发展使命,立志做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不断探求氟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无限可能,为推动半导体高端新材料国产化、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贡献智慧。
- 商业规划: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2024年期间,公司共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手续2项:《河南钠锂优材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提纯6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河南东方韶星实业有限公司氟化铝生产线筛余废料综合利用项目》,有效支撑了公司的项目发展。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1)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07亿元,同比减少31.25%;实现利润总额-3.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7%。主要原因:①新能源电池板块中部分产线,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自身运营状况及谨慎性原则进行了减值测试;同时,叠加部分存货减值因素影响,减值总金额36,604.39万元。②新能源材料及电子信息材料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处于低位运行。公司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新能源电池等销售规模仍保持了增长,但相关产品2024年度平均售价均较2023年度大幅下降,毛利不达预期。(2)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信息材料、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①氟基新材料主要产品简介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氟基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无水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无水氟化氢等。氟化铝、冰晶石作为助熔剂能够有效降低电解铝过程中电解质的熔化温度和提高导电率,无水氟化铝主含量高,杂质含量极低,能有效调整电解质分子比,减少铝电解生产中的水解损失,有利于提高铝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电解铝企业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起到较大影响。无水氟化氢是氟化工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途是作为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工、无机氟等各类氟化物的原材料,进一步提纯可应用于集成电路、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高端制造领域。主要产品制造工艺无水氟化铝主要以无水氢氟酸(含量为99.9%)和氢氧化铝为原料反应生成。高分子比冰晶石是以氟硅酸钠、氨水等为原料制成。公司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是自主创新开发的第三代新技术,该项技术生产的无水氟化铝产品主成分含量高、容重大、流动性好、水分及杂质含量极低。能够有效降低氧化铝电解过程中的熔化温度,增强导电性能,调整电解质分子比,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更有利于氟资源的利用。公司除拥有以萤石和硫酸为原料制备氢氟酸技术以外,还拥有氟硅酸制备无水氟化氢技术。公司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合资建设了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装置,原料成本低,充分利用地区磷肥副产氟资源,对于提高磷化工氟资源利用率、降低战略资源萤石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发展现状公司无水氟化铝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销量、出口量持续多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磷肥副产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发改产业〔2022〕648号),“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联产白炭黑生产工艺”被列入《绿色石化工艺名录》。公司自主研发的“磷肥副产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首次开发了以磷肥副产氟硅酸为原料生产超纯电子级氢氟酸联产高品质白炭黑成套新工艺,突破了氟硅难分离、氟转化率低、二氧化硅活性低的核心技术,在原料预处理、分离纯化、特种装备研制等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并建成稳定运行的万吨级生产装置。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氟资源的循环利用路径,开发高性能、环保型氟化工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绿色材料、高效材料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推动氟化工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智能化生产线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与排放,助力氟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②电子信息材料主要产品简介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电子信息材料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其他电子级化学品以及硼的同位素等。电子级氢氟酸按照下游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半导体级氢氟酸和光伏级氢氟酸,其中半导体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芯片制造等领域;光伏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是相关产品制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电子化学品之一。电子级硅烷(纯度达到99.9999%,即6N级)等电子特气被称为“晶圆制造之血液”,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芯片、TFT液晶显示器、光伏行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是化学气相沉积(CVD)的硅原料。其他电子级化学品主要包括高纯纳米硅粉及高性能硅碳材料、高纯氟气、氟氮混合气、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氨水、电子级氟化铵、PI剥离液等,主要应用在电子工业、半导体、新能源、光伏产业、显示面板、玻璃加工等领域。硼的同位素产品主要包括硼-10酸、碳化硼-10、硼-11、单质硼、氮化硼等,重点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医疗健康和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主要产品制造工艺电子级氢氟酸:公司利用自产无水氢氟酸为原料,采用“多级精馏、二次换热、微过滤等工艺”生产。电子级硅烷:公司以高纯度硅粉、镁粉、氯化铵为原料,经精密反应、净化、提纯等流程工艺生产电子级硅烷。其他电子级化学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提供解决方案,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材料合成、提纯、分析、包装、检测等。硼同位素的生产原料包括:硼酸、氟化氢及其他一些辅助和催化材料,经过酯化反应、蒸馏、浓缩,纯化等流程制得。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发展现状电子级氢氟酸按纯度可分为5个级别,其中可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为UPSS(Grade4)级以上,12寸晶圆要求UPSSS(Grade5)级以上。公司已突破UPSSS(Grade5)级氢氟酸生产技术,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切入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和众多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扩产进度,进而满足更多的高端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具备年产6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2万吨,光伏级4万吨。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级硅烷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现具备年产4,000吨电子级硅烷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年产5,000吨电子级硅烷系列产品项目,预计2025年中期投产。中宁硅业是专注于电子级硅烷、高纯乙硅烷、高纯四氟化硅等电子气体和电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积极拓展硅烷产品在先进制程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对其他电子级化学品的生产,公司具备独特的制造工艺,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已与现有客户建立了电子化学品系列产品的合作关系,目前在多家知名半导体和面板企业进行上线验证,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公司已成功突破硼同位素生产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已在相关领域应用,将持续为推动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及医药行业高端材料国产化、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③新能源材料主要产品简介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材料包括六氟磷酸锂(LiPF6)、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六氟磷酸钠(NaPF6)等电解质盐。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核心电解质锂盐,作为当前商业化电解液中综合性能最优的电解质材料,其纯度、稳定性直接决定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及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等诸多优势,通常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搭配使用,以提升电池容量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六氟磷酸钠(NaPF6)作为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能够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效率,提供稳定的电解质环境,可在储能等领域替代部分锂盐应用。主要产品制造工艺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运用了连续制气、连续合成、连续结晶等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批次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副反应。双氟磺酰亚胺锂的主要原料包括氨基磺酸、氯化亚砜、氯磺酸、硫酰氟和金属锂盐等,其制造工艺包括氯化、氟化、锂化等流程。六氟磷酸钠的生产是以五氯化磷、无水氟化氢和氟化钠为原料,在无水有机溶剂中经过反应合成,再通过纯化、结晶、干燥等流程制得。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发展现状公司目前具备六氟磷酸锂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拥有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六氟磷酸钠(NaPF6)等其他新型电解质的千吨级生产线,规模居行业前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布局其他新型电解质材料,以应对未来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的挑战。六氟磷酸锂:产品纯度高、品质好、稳定性强、运输安全,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欧洲等地区,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公司根据市场动向,按照下游客户需求定制专属服务,持续优化工艺进行技术迭代,增强成本把控能力以保持竞争力,稳固公司在电解质行业的领先地位。双氟磺酰亚胺锂:报告期内,公司新建产能落地,通过持续技术更新,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为广泛商用创造了条件,迎来发展机遇。公司具备包括六氟磷酸钠在内的多种电解质盐的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目前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客户涵盖多家主流钠离子电池和电解液厂商。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六氟磷酸钠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④新能源电池产品简介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电池主要产品包括圆柱电池、软包电池、方形铝壳系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电动二轮车和三轮车、大规模分布式储能、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系统以及便携式储能等领域。主要产品制造工艺锂离子电池包括四大关键原材料,分别为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四大类,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前段工序,如制浆、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注液、封装等,后段工序包括化成、分容、检测等。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发展现状公司具备“氟资源→氢氟酸及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完整的产业链,并通过锂电池回收工艺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持续降本。目前已布局海外储能、户外电源及家用储能、动力电池、国内轻型车等市场领域。公司的“氟芯”大圆柱电池,自主研发“双向泄压”防爆结构提高了安全性,“单侧汇流”提高了装配效率,“全芯CTC结构”提高了可靠性,确保每一块电池都能达到高品质、高安全性和卓越性能的标准。考虑到客户需求和产品的经济性、可靠性,公司推出产品直径从40、42、46到60、65系列,容量从20安时到65安时不等;目前便携领域、家用储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二、三轮车、叉车、AGV等细分动力领域也有了较大突破,圆柱电芯的市场竞争力及占有量逐步提升。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锂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同时,还将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贡献力量。(3)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公司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合理预测原材料需求,在保障一定的安全库存的基础上,按月组织原材料采购。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建立起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并在综合比较产品价格、质量、供货稳定性等因素的基础上优化采购结构,通过市场行情分析及时把控原材料价格走势,依据公司销售订单情况、原材料库存情况和行情波动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调整采购节奏,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资金占用率。②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结合生产能力制定月度生产目标,依据订单、市场需求等变化做相应生产任务调整并组织实施。此外,公司也会依据市场状况对相应产品进行提前备货,同时依据销售预测保持合理库存量。销售订单、备货和合理库存共同构成下月的计划生产量。生产装备部是生产计划的制定部门,由其编制每月的生产计划,并下发至各个车间具体执行。品质部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全程监督,并负责产品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中控,产成品入库前做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③销售模式公司产品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但均为公司直销。公司与部分大客户签订销售长单,确定每月销售量。对其余客户采用按单报价的方式,每月依据市场行情的波动情况,对下月原材料的预判以及库存情况进行报价,确定下月供货数量及结算价格。严格遵守合同确定的条款,严格监管合同执行情况、应收款回收情况,以降低资金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