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烧结、炼铁、炼钢及其副产品的销售,钢材轧制、加工及其副产品的销售;炼焦及其副产品的销售。
经营范围:烧结、炼铁、炼钢生产及其产品、副产品的销售,钢材轧制、加工生产及其产品、副产品的销售;炼焦生产及其产品、副产品的销售(凭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准的范围经营);金属矿石销售;煤炭及制品销售;机械设备销售;仪器仪表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耐火材料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润滑油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废钢销售;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本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货物装卸、驳运;机械设备租赁;机械加工修理;金属材料代销;再生资源销售;技术咨询服务;房屋门面出租;国内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货物仓储;检测检验服务。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之列。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的钢铁精品,形成以中厚板、连轧中型材、高速线材、小型材、热轧宽带钢、冷轧板、热镀锌卷板等6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多个系列产品获得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同时公司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变,为用户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并出口至亚、非、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
港珠澳跨海大桥、武汉火车站、珠三角城际铁路顺德大桥、广州BRT、中海油珠海LNG、防城港核电站、广州地铁、南宁地铁、长沙地铁、海南国际金融中心、海南昌江核电项目等重点工程都有柳钢产品的精彩。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近十多年来,累计建成500多项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有效确保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渣与废气全部综合回收利用,实现了现代化钢企与宜居城市的和谐相融,2020年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工厂”,也成就了柳州市“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美誉。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精益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着力降成本、提效率、优品质、稳运行、保安全、育文化,进一步增强扭亏增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持续巩固改革攻坚、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成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钢铁新质生产力,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向好,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商品坯、材产量合计1035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346.75亿元,同比减少8.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加579.54%。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如下:(一)狠抓算账经营,运营绩效持续向好一是算好“市场账”,灵活调整策略压降采购成本。
拓展铁矿石、炼焦煤等采购渠道,构建资源冶金性能数据库;创新采购模式,开展铁矿石定制替代、期现结合及焦煤期货交割等;优化库存管理,实现低库存与保供平衡,上半年铁矿石、焦煤等库存均在目标范围内低库存运行。
二是算好“指标账”,强化技术攻关优化成本效益。
铁前坚持“高炉顺行”和“经济炉料”,优化配煤配矿,推动铁水成本下降;钢后创新工艺,短流程钢种通过温控优化降本,减少余坯余材产出,动态调整废钢库存及使用结构,两基地废钢低库存运行,协同创效。
三是算好“系统账”,内外挖潜严控成本费用。
物流上,柳州本部降铁路运费超1000万元;设备上,推进核心设备维修回归,外委费等较指标降15%以上。
(二)聚力创新驱动,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一是产品结构向“优特新”转型。
坚持以“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为抓手,加快打造“4+X”高端产品集群,上半年新开发桥梁结构钢、镀锌双相钢等高附加值新产品10个,品种钢占比45.7%,品种钢创效20050万元。
柳钢股份“高速线材的设计和制造”获国际权威认证,广西钢铁3800mm宽厚板通过中国船级社等认证,产品进入汽车、家电头部企业供应链。
二是创新成果向“高精尖”转化。
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16.54%,投入强度4%;申请专利138项,授权42件(发明专利15件)。
1项成果获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7个纵向项目立项,获政府科技经费超575万元。
推进6项校企合作,成功建设“广西精品钢材研发与应用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好口碑”提升。
运用数智化工具提升质量,上半年质量异议损失率创新低,钢材合格率99.9%。
推行“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完成多家终端驻点服务,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加快转型升级,新质动能加速形成一是高端化转型有序推进。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1亿元,推进设备技改与产线更新。
2800mm中厚板及6号板坯连铸机升级改造后,本部中板线品种钢率将提升30%;加快推进广西钢铁3800mm宽厚板表面预处理生产线,进一步开拓船板客户群体、增加用户黏性。
二是智能化融合全面提速。
实施数智化转型“一把手”工程,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5G+千兆光网”打造柳州钢铁智慧工厂》成功获第三届“光华杯”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智慧商检助力进口铁矿石监管提质增效》案例入选中国科协优秀成果转化案例;2025年柳钢股份获评广西先进级智能工厂。
三是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
柳钢股份累计投入超80亿元实施200余项超低排放项目,柳州本部和广西钢铁清洁运输完成评估公示,其他改造进入数据收集期。
加强污染防治与“三废”回收利用,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上半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外排废水达标率、外排废气达标率、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均达98%,“三废”治理处于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四)深耕精益管理,运行效能稳步提升一是双基地协同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双基地一体化协同生产模式,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生产组织方面,坚持“以销定产”与“效益优先”的排产原则,重点推进广西钢铁3号高炉、3800mm宽厚板提产达产。
优化订单分流与资源分配,上半年柳州本部重点订单准时达交率长时间保持100%,广西钢铁重点订单准时达交率较去年下半年提高近5%。
物流协调方面,统筹双基地资源互通共享,全力稳产保供。
提升海铁联运物流效率,成功开辟厂外码头第二通道,有效缓解极端天气码头作业压力,构建防城港至上海“一体化”水运方案,船舶锚地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
二是前后端工序协同提升运行质效。
铁前系统持续推动“稳焦调矿、提煤降焦、提块降球”降本攻关,柳州本部焦比、喷煤比持续优化;广西钢铁铁水成本排名国内同类型高炉前列;在“全国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中,柳州本部3号2000m³高炉获评“优胜炉”、8号150t转炉获评“创先炉”。
三是精益管理实践助推关键指标跃升。
加快精益运营体系建设,聚焦“2+N”模式,构建1个“精益矩阵”,推动各精益业务模块协同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有力增强全员精益管理思维。
聚焦项目引领,围绕铁前降本、钢后提效、流程优化、项目管理等重点领域,柳钢股份实施精益大项目35项,并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加35.98%,铁水成本同比下降21%,铁矿石、焦煤、喷吹煤库存金额同比降低53%,柳州本部焦比同比下降11kg/tFe,喷煤比同比增加19kg/tFe,超2/3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居于行业前1/2。
循环物料总库存由87万吨降至40万吨,盘活库存资金超9000万元。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于2000年4月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000]74号文批准,由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柳州有色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柳工物资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公司于2000年4月14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4500001001249。
公司原名广西柳州金程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更名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熊小明 | 2024-02-08 | 29900 | 2.67 元 | 79900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王文辉 | 2024-02-06 | 2299900 | 2.58 元 | 216447688 | 董事 |
王文辉 | 2024-02-05 | 1956300 | 2.6 元 | 214147788 | 董事 |
王文辉 | 2024-02-01 | 1929500 | 2.9 元 | 212191488 | 董事 |
王文辉 | 2024-01-31 | 1510800 | 2.92 元 | 210261988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