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信科移动
  • 企业英文名: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88387.SH
  • 注册资本: 34187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9-26
  • 大股东: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1.01%
  • 董秘: 张京红
  • 董秘电话: 027-87694415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杨志、张旭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邮科院路88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湖北板块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央企改革 6G概念 商业航天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5G概念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8-12-29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00714508850F
  • 法定代表人: 孙晓南
  • 董事长: 孙晓南
  • 电话: 027-87694415
  • 传真: 027-87693262
  • 企业官网: www.cictmobile.com
  • 企业邮箱: ir@cictmobile.com
  • 办公地址: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谭湖二路1号
  • 邮编: 430205
  • 主营业务: 公司围绕运营商基站建设与无线网络覆盖的业务主线,以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为基础,以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组网和优化服务在内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通信系统及终端、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及外部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开发销售应用软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业务网、支撑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通信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家有专项规定的、从其规定)、代理进出口;防雷设计与施工;交通机电设施工程的设计、安装、维护及交通机电设施产品的销售;汽车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通信类杆或塔的生产制造及安装(国家规定凭许可证经营的凭许可证方可经营)。
  • 企业简介: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是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核心企业。中信科移动是以5G为代表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领军企业,是5G技术、标准、产业上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是全球5G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推动力量。公司以“万物互联的无限沟通引擎”为企业发展理念,倡导“创新、市场、诚信、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以自主创新的技术,推动中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提升国家信息安全水平,履行央企使命以产业发展为己任,坚持开放心态与“竞合”思维,共同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壮大。
  • 发展进程: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信科移动有限,曾用名为虹信通信,虹信通信系经邮科院批准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邮科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光通信研究开发的单位,是国家光纤通信研究开发基地,其前身为邮电部中南邮电学校、武汉邮电学校、武汉邮电学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武汉邮电学院和电信总局528厂的基础上,成立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后更名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并于2017年12月改制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邮科院为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邮科院系统部于1998年2月12日作出《系统部关于建立小实体的初步设想》,提出设立无线业务小实体方案,拟设立无线业务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其中职工股占40.00%,以邮科院工会名义代为持有。1998年8月4日,邮科院的全资子公司武汉光通信技术公司与邮科院工会签署《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约定设立虹信通信,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由武汉光通信技术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60.00万元,邮科院工会以货币形式出资40.00万元。1998年11月27日,邮科院出具系统字(1998)第12号《关于第六研究室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同意成立虹信通信。由于虹信通信设立时,邮科院工会持有的虹信通信股权尚未量化出售给具体员工,因此邮科院工会以借款方式筹措用于出资的资金。1998年12月24日,武汉东湖开发区审计事务所出具武东开审事验(98)090号《验资报告》,确认该等注册资本已经全部缴足。1998年12月29日,虹信通信取得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21年3月2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信会师报字[2021]第ZE20237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21年1月31日,信科移动有限的净资产值为418,974.80万元。2021年3月26日,北京国融出具国融兴华评报字[2021]第020073号《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企业净资产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2021年1月31日,信科移动有限净资产的评估值为686,219.09万元。该资产评估结果已经中国信科备案,并取得《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中关于授权放权中央企业审批所持有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和股权变动事项的相关规定,2021年3月29日,中国信科作出信科投管[2021]10号《关于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的批复》,同意信科移动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2021年4月6日,信科移动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信科移动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股份公司,以截至2021年1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418,974.80万元折合股本为200,0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原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账面净资产值超过注册资本的218,974.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同日,信科移动有限的股东就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事宜签订《发起人协议》。2021年4月14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信会师报字[2021]第ZE20754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21年4月14日,整体改制中以有限公司净资产出资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已全部到位。2021年4月21日,信科移动全体发起人依法召开了股份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了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及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2021年4月23日,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信科移动整体变更设立。 根据中国信科业务重组的总体安排,拟通过股权转让将虹信通信变更为中国信科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7月20日,湖北众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众联评报字[2020]第1169号《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股权所涉及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2019年12月31日,虹信通信经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为113,244.62万元。该资产评估结果已经中国信科备案,并取得《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经测算,虹信通信经评估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净资产值为2.22元。2020年7月28日,中国信科作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调整的决定》,对虹信通信股权结构调整如下:烽火科技将持有的虹信通信80.72%股权转让给中国信科,股权转让价格为91,406.82万元(即每1元注册资本作价2.22元);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将邮科院持有的虹信通信19.28%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信科。2020年8月28日,虹信通信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上述股权转让及无偿划转事宜;同时虹信通信更名为“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同日,烽火科技与中国信科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邮科院与中国信科签署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2020年9月2日,虹信通信完成了本次股权转让及更名的工商变更登记。 2020年10月,发行人控股股东中国信科为整合旗下移动通信业务,将信科移动有限与大唐移动实施重组,即信科移动有限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式受让大唐移动100%的股权。 2020年9月21日,中国信科作出[2020]31号《中共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会议纪要》,同意将中国信科和大唐控股分别持有的大唐移动33.31%和36.21%的股权全部无偿划转至电科院后,再将电科院持有大唐移动1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信科移动有限。2020年9月28日,大唐移动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信科和大唐控股持有的大唐移动股权全部无偿划转至电科院。针对本次股权无偿划转事宜,中国信科、大唐控股与电科院已分别签署了《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2020年10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大唐移动上述变更登记,大唐移动成为电科院全资子公司。2020年10月,大唐移动股东电科院作出决定,同意电科院将其所持有的大唐移动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信科移动有限。就上述无偿划转事宜,电科院与信科移动有限签订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2020年10月29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大唐移动上述变更登记,大唐移动成为信科移动有限全资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公司实现“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运营商5G资本开支缩减的挑战,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原则,围绕增强移动通信板块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坚持“效益优先”、“现金流优先”,推进科技创新、市场突破和经营质量的协同发展,公司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经营成效进一步改善。(一)经济指标保持稳健,经营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约0.7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39亿元,首次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公司运营质量持续改善。(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韧性,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布局强化主营业务的关键作用,将公司关键产出调整为空天地一体化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天馈室分及配套、服务业务及行业应用四个方向,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1、国内运营商市场坚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全面提升面向客户的组织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强化高质量的客户连接,构建关键客户、组织客户和普遍客户一体的立体客户关系,网络质量和客户口碑持续提升。强化首代负责制,实现“营”“销”“服”一张报表,确保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主设备业务,聚焦存量市场挖潜,提升经营质量。中标中国移动5G无线主设备六期集采项目、中国电信5G六期工程,中国联通六期工程实现超框架落地,积极推进5G-A试点,在广东清远打造全国首个5G-A低空文旅项目并荣获“绽放杯”全国综合赛优秀奖,5G-A通感试验网一期落地广东、湖北、浙江、辽宁4省。天馈室分及配套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基站天线综合市场份额保持前二,集采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省采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室分小站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名,动环监控单元(FSU)产品连续四年入围中国铁塔集采项目。服务业务聚焦集采补采、重要省采项目,市场份额保持在业界前列。2、国际市场持续聚焦价值客户,重点区域突破初见成效。2024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国际营销平台建设,按照“721”原则匹配市场资源,快速建立客户连接。5G系统设备在一带一路国家和核心区域取得规模突破,天馈产品国际销售区域大幅增加,逐步站稳全球主流天线供应商位置,首次突破欧洲大T(电信运营商)。室分新产品形成良好布局,大功率一体化基站在海外形成批量销售。3、行业应用市场依托在移动通信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深耕能源、交通、教育等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能源市场,签署超过30家煤炭企业无线专网合同,矿用无线专网综合市场占有率(4G+5G)超过30%。中标多个煤矿智能管控平台项目。助力客户完成全国首个能源行业5G毫米波技术应用测试。交通市场,5G-R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结果均位于第一梯队。中标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教育市场,不断加强与高校合作,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下产教融合新生态,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大唐杯”、教育部第十九届“挑战杯”专项赛、人社部2024年全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信息通信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等产教融合赛事。4、新业务市场卫星互联网业务,公司持续推动标准体制创新,保持在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优势,拥有丰富的卫星互联网产品序列,具备通信载荷、信关站、核心网、专用终端、网管以及测试仪表等全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公司首次提出“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路径,支撑重要客户完成我国第一个5G卫星互联网体制技术路线的发布。公司提供的星载通信协议软件、信关站、核心网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历经全面验证并实现端到端全业务贯通,全面支撑重要客户卫星网络系统建设。面向民商用卫星互联网市场,公司重点开展手机宽带直连技术及产品研发,布局轻量星载基站和大规模相控阵天线系列产品。公司积极推进卫星互联网市场拓展并初步占据优势竞争地位,载荷软件在重要客户中占据优势份额,载荷硬件产品签订规模合同,首次签署商用核心网合同,终端类产品首次实现卫星互联网多用户模拟器商用部署。专利运营业务,不断加强专利运营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通过专利运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2024年,公司专利运营实现了从单个项目管理向产出线管理的转变,全年签署专利许可合同额创历史新高。截止2024年底已与全球主要终端厂商达成专利许可使用协议,专利运营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规模收入,为公司提供增量的利润贡献,并代表央企首次站在产业链的顶端,以专利权人的身份向全球合作伙伴收取专利许可费用,形成较好示范效应。(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夯实竞争优势,全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参与完成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开展了面向6G的15项关键技术预研,构建了业界领先的6G端到端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圆满完成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全部7项6G关键技术测试验证并取得优异成绩,发布天地融合6G卫星通信立体智能组网技术项目成果,“分布式精准同步6G超大规模MIMO技术”荣获国资委未来产业6G领域重大成果。连续五年发布6G白皮书,在《以用户为中心的6G网络》白皮书中,创新性提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网络架构。聚焦提升创新效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3GPPR18牵头立项17项,R19牵头立项15项,在多天线、AI、卫星等多个方向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4年)》,公司5G国际标准提案贡献度全球排名第七,披露的5G标准有效授权专利全球排名第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着力加速产业应用落地。新增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数量27个。联合中关村泛联院建设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打造我国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的核心引擎。筹划建立“武汉市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为武汉市首批支持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之一。(四)打好改革组合拳,突出质量效益,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荣获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度科改行动“标杆企业”。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做实经理层契约化与任期制管理,强化结果导向,聚焦核心主业,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干部队伍,优化面向市场、面向绩效、面向增量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精细化运营管理,建立公司绩效小组例行工作机制,加强经营过程管控。建立完善S&OP(销售与运营计划)流程机制,拉通从市场到交付的集成供应管理。成立长账龄“两金”专项工作组,专项压降“两金”规模。严格落实“以收定支”的费用管控原则,实现年度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重点打造典型数字化场景。以主营业务发展和市场规模突破为目标,加强ITR(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CRM(客户关系管理)、LTC(从线索到回款)三大流程的规范化运作,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和管理体系的融合,全面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系统推进合规经营和安全风险防控,强化合规经营管理,将法律合规审核作为管理节点嵌入经营管理决策流程。夯实“大安全”管理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战略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战略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公司将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聚焦寻求开源、持续提质增效,坚持以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技术的产品、服务和应用为业务主航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打造高质量科创上市企业。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