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液化石油气中转物流服务和贸易业务、成品油贸易业务。。
经营范围:能源产业投资;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进出口业务(法律限制或禁止的除外);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生产、销售;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出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技术进口;项目投资;仓储服务:天然橡胶及橡胶制品。(以上经营范围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安徽华信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秉承“由力而起,由善而达”的为商之道,通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国际能源金融合作,深耕能源产业经营和金融体系服务,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国内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旨在打造创新型能源产业国际投行。
公司能源及相关业务主要是:液化石油气中转物流服务和贸易业务、成品油贸易业务。
华信国际是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致力于整合战略资产资源、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探索“能源+金融”产融结合发展。
华信国际贯彻“能源+金融”两大板块的发展战略,能源业务涵盖石油天然气业务的开发、天然气和成品油贸易、橡胶贸易等;金融业务涵盖保理、交易中心、实业投资、融资租赁和资产管理等。
公司资产总额接近100亿元,年营收规模接近200亿元,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8亿元。
公司目前正逐步完善金融牌照,通过一系列对外投资进行能源与金融业务的整合与布局。
随着对两大业务板块的不断深入拓展及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公司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将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持续经营的困境,虽然2019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环境得到改善,带动业绩回暖,但受国际市场动荡影响,贸易摩擦加剧,成品油价格持续动荡。
此外,受控股股东相关事件影响,公司主要业务基本停滞;受监管机构关注、立案调查的影响,使公司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640,769.5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1.09%,实现营业利润-36,388,067.0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9.92%,实现利润总额-36,761,266.68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75,585.2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7.91%,基本每股收益-0.0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8.89%。
公司营收大幅减少、实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主营业务能源贸易业务和过往金融业务出现大规模应收账款逾期,公司整体资金短缺、流动性缺乏,导致业务总量大幅萎缩。
除子公司DGT以外业务基本停滞。
其中,香港天然气、保理公司仅保持存量业务的后续跟进,暂缓发展新业务;福建华信成品油贸易继续开展业务,但受流动性短缺影响,业务规模较小。
为扭转公司局面,公司正在采取以下措施尽快恢复盈利能力:(1)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加强公司管控:争取借款展期,降低有息负债;对客户应收款项予以催收,尽早收回资金;努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增加公司生产运营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2)公司将继续控制开支、盘活资产,努力减少企业亏损。
积极与意向战略投资者开展尽职调查、方案谈判等工作,化解公司目前问题。
公司系经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府股字[1998]第1号文批准,由和县农药厂及其内部职工庆祖森等263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
2004年6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93号文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社会公众股2,000万股,并于2004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05年10月28日华星化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3,700万元,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800万元。
2006年4月根据2005年度股东大会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变更后的股本为7,800万元。
2010年5月,根据公司2009年度股东大会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变更后的华星化工股本为29,385.72万元。
自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起公司名称由原“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华信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原“华星化工”变更为“华信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