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新洋丰
- 企业英文名: YONFE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杨才学
- 上市代码: 000902.SZ
- 注册资本: 125473.3168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9-04-08
- 大股东: 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9.42%
- 董秘: 魏万炜
- 董秘电话: 0724-8706677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罗军、邹凯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荆门市月亮湖北路附7号
- 概念板块: 化肥行业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转债标的 磷化工 农业种植 生态农业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86-10-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800764100001A
- 法定代表人: 杨才学
- 董事长: 杨才学
- 电话: 0724-8706677
- 传真: 0724-8706679
- 企业官网: www.yonfer.com
- 企业邮箱: 000902@yonfer.com
- 办公地址: 湖北省荆门市月亮湖北路附7号
- 邮编: 448000
- 主营业务: 复合肥(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磷肥(主要是磷酸一铵)、磷酸铁、磷石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肥料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文件、资料等其他印刷品印刷;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水路普通货物运输;农药零售;农药批发;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肥料销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贸易经纪;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化肥销售;会议及展览服务;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再生资源加工;再生资源销售;固体废物治理;石灰和石膏制造;石灰和石膏销售;轻质建筑材料制造;轻质建筑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000902),主营业务包括磷复肥、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磷石膏建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曾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称号。公司始建于1982年,总部位于湖北荆门和北京,依托母公司洋丰集团5亿吨磷矿资源以及全国十一大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99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近55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320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公司拥有营销和技术服务人员1000多人、一级经销商6000余家,终端零售商70000余家,市场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洋丰”“澳特尔”“乐开怀”“力赛诺”等多层次品牌体系。新洋丰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基础,致力生产最优质、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肥料,并提供种植业解决方案,长久以来赢得广大经销商和种植户的充分信任,主导产品复合肥产销量连续多年行业第一,奠定了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未来,公司将始终把握中国农业和磷化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在巩固中国磷复肥行业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围绕磷矿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坚定不移地向新能源、精细磷化工、磷石膏建材等领域延伸,做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致力于成为一家行业地位更加巩固,企业特色更加鲜明,竞争优势更加显著,科创成效独领风骚,受社会更加尊重、引职工更加自豪的现代化企业。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2024年受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等多重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复合肥生产所需原材料硫磺国际供需格局发生变化。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1.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28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荆环审﹝2024﹞9号/JM42-08-02-0018);2.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年经济作物用专用优质钾肥项目,于2024年4月11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批复(荆环审﹝2024﹞26号);3.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8月13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00764100001A001P;4.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东宝区无害化磷石膏用于矮子沟采石场废弃矿坑生态修复项目,于2024年10月12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东宝分局环境影响批复(荆环东宝审﹝2024﹞2号);5.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经济作物专用肥项目,于2024年6月13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批复(荆环审﹝2024﹞39号);6.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15万吨/年磷酸铁配套的化工项目(废水排放方式)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于2024年9月2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备案(荆环备﹝2024﹞8号);7.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2024年9月20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773922189R001Q;8.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24年1月12日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500673656549K001V;9.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阿尔法石膏项目,于2024年4月9日获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市分局环境影响批复(都环保函﹝2024﹞11号);10.江西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新型复合肥扩建项目,于2024年9月26日获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批复(九环环评﹝2024﹞57号);11.吉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掺混生产线控释肥改造项目,于2024年11月29日获松原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批复(松环建字﹝2024﹞43号);12.河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24年12月25日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130609561970234B001V;13.新疆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24年4月24日新版排污许可证登记变更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652301MA77W94195001Y;14.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4月16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MA4F2FB34N001V;15.湖北洋丰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7月1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81MA7GPKTF2N001V;16.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5月17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802MA49A8TQ66001P。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一)生产经营许可情况截止披露日公司取得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许可证如下:(二)进出口自主经营权情况新洋丰及其子公司取得的进出口经营情况如下:从事化肥行业1.竞争优势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三)“核心竞争力分析”。2.政府补贴及销售淡季安排2024年公司合计收到与收益/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7,555.09万元,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化肥销售淡季,一是对生产装置进行轮流短停检修,确保各项装置安全有效运行;二是随着经销商因化肥价格波动及用肥季节提前或推迟等影响,随时调整其淡储旺销策略。3.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无较大变化,影响较小。1、概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6,341.47万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498.57万元,同比增长8.99%。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823,099.9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7.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57,561.2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35%。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36,758.65万元,同比增长12.06%;财务费用为3,891.19万元,同比增长74.29%;研发费用为24,435.83万元,同比增长48.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294.59万元。2024年公司实现磷复肥销量548.61万吨,同比增长8.25%。具体到各类产品:(1)磷肥销量112.90万吨,同比增长6.56%,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85%,较2023年增加2.63个百分点;(2)常规复合肥销量297.71万吨,同比增长3.17%,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42%,较2023年减少5.33个百分点。(3)新型复合肥销量138.00万吨,同比增长22.93%,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7.43%,较2023年增加3.16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的经营亮点包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行业龙头地位凸显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1982年,迄今为止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持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的地位,且近年来行业地位愈加稳固。公司多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实现了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近十年,自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435.7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5.87%。同时通过新型肥料市场的布局和发力做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型复合肥的销量占比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16.56%提升至2024年的31.67%,带动复合肥整体毛利率趋势向上。从需求端看,2020年起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国内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受到地区冲突、极端天气现象、部分产粮国的保护主义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中枢有所上移,对复合肥的消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从供给端看,原材料大幅波动、单质肥对企业盈利空间的挤压和环保要求逐年提升将加快清退落后产能,改善行业供给格局。从下游行业趋势看,经销商资源集中度的提升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都有利于大型复合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二)新型肥料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近年来,公司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技术和研发积累,公司的产品创新已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新型肥料销量由2018年的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8.00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51.60%,年复合增长率达16.63%。2018年,新型肥料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比例为16.56%,实现的收入占复合肥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9.65%;2024年,这两个比例已经分别提升至31.67%和38.18%。新型肥料占比的大幅提升,为公司树立新型肥料行业领跑者形象的同时,也带动了复合肥整体毛利率的逐步提升。在新型肥料的产品创新研发方面,公司在“绿色洋丰”的发展框架下,加强自主研发系统建设,建立了一整套的产品开发方案,包括配方制定流程,中微量元素添加工艺,产品小试、工试,产品理化性状评价和效果评价,试验效果跟踪及问题反馈机制等,使研发更具系统性。公司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在氮、磷和中微量元素增效方面开展合作,成立了MAX-IFIC国际新型肥料创新中心,旨在对标和超越国际一流产品,结合我国农业需求,设计出高端新型肥料产品。近年来公司对标国际一流隆重推出了“洋丰至尊”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洋丰美溶”全水溶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洋丰双控”、泰瑞朴生物肥系列产品;进一步优化了高中低端水溶肥体系产品;围绕氮增效技术开发了东北玉米肥和南方经作专用肥;基于生物增效技术推出了“海藻原浆”、“海藻液镁”、“海藻精”、“糖醇钙镁”、“聚谷氨酸钙”、“魔丽旦”、“魔力肽”、“八珍素”、“探萃”、“靓果肥”、“3+1”增产包等特肥系列产品;围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开发了“高富专”系列产品,开发了“马铃薯专用肥”、“花生专用肥”、“大豆专用肥”、“叶菜专用肥”、“瓜豆专用肥”、“果菜专用肥”、“根茎类专用肥”、“经作长效肥”、“南方经作全水溶颗粒肥”等公司级专用肥,同时开发了如“桉树专用肥”、“甘蔗专用肥”等区域型专用肥。其中,大豆专用肥和花生专用肥已经成为行业亮点,2024年与院士团队独家合作的ARC菌提质固氮耦合技术,在从根源解决大豆、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基础上,提升根瘤固氮,多年大面积示范显示,使用ARC技术,花生产量平均增产20%,大豆产量平均增产19%。公司还围绕六大产品方向(轻简化施肥、全营养要素、生物增效、增碳消障、作物专用肥、水肥一体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储备了氮磷增效、碳激发技术、根区调控技术、原料改性纳米技术、水溶肥缓冲及隔离技术、新型生物增效剂等一系列新技术。公司的合资子公司力赛诺成立五年以来表现亮眼,其紧紧围绕“高效特肥解决方案服务商”定位,积极内联外引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与世界著名特肥企业:德国康朴专家公司、美国布兰特公司达成紧密战略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DMPP技术、糖酶活化技术,成功推出威博朗特肥品牌;依托新洋丰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强大研发力量,以“生物技术、养分高效技术、土壤健康技术”为依托,打造了“高产增效、土壤改良、品质提升”三大系列多款功能特种作物营养产品,2024年成功推出高端全水溶系列复合肥,形成完整的“品质大肥+高效特肥”的产品解决方案;力赛诺秉承“创新引领、贴地服务”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扎根聚焦、技术营销、互联网加持”等主线创新服务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行业中“国际技术本土化”的标杆企业,助力公司在行业高端复合肥市场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有力推动了公司整体产品的高端化、科技化。(三)深化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巩固成本优势护城河公司成立40余年来始终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迄今已具备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全国第一)、钾肥进口权(复合肥销量前三甲企业中唯一),磷矿石90万吨/年,配套生产合成氨30万吨/年、硫酸412万吨/年等。通过提升磷肥重要原材料磷矿和合成氨的自给率,进一步强化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的能力,加深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以实现公司高质量稳健经营的目标,巩固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下半年行业步入调整期,磷复肥及其原材料钾肥、合成氨、硫磺等产品价格走弱,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单边下跌使得经销商备货谨慎,行业整体以消化库存为主,至2023年7月转为底部震荡的走势。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保障了下游复合肥产品的稳定供应,在行业底部彰显了业绩韧性。在极低的渠道库存和刚性需求拉动的影响下,单质肥和复合肥整体均显现出非常强的底部特征。(四)现金流强劲稳定,资本开支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019年至2024年,公司合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94.45亿元,凭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2020年末,公司的固定资产29.11亿元,在建工程7.56亿元,无形资产7.50亿元,合计为44.17亿元。2024年末,公司的固定资产77.20亿元,在建工程14.27亿元,无形资产13.57亿元,合计105.04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60.87亿元。具体地,2021年7月,公司收购了雷波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巴姑磷矿)。2021年下半年,公司与常州锂源合作建设磷酸铁项目,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2022年6月,与常州锂源合作的5万吨/年磷酸铁生产线达标生产。2022年7月,公司收购了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竹园沟磷矿),与格林美合作的二期磷酸铁及其配套的上游磷化工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9月,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达标生产。上游磷化工项目,包括30万吨/年硫精砂制酸、72万吨/年硫磺制酸、15万吨/年水溶肥、30万吨/年渣酸肥,进入生产阶段。公司10万吨精制磷酸,2万吨白炭黑、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已完成大部分的建设工作;公司先后建设多个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磷石膏年处理能力超过700万吨。上述资本开支项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原材料成本优势和园区配套优势,丰富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布局,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将精细磷化工产业打造成为继磷复肥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五)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化工制造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能够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最大化,是助力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化工制造业的传统管理运行模式面临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瓶颈、环保安全风险等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激活制造业潜力。让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科技在制造业发挥作用,成为最有效的路径。2023年12月,湖北省发布了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划了全省化工产业分工,未来将依托磷矿资源优势和产业规模,将荆门、宜昌打造成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2024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并专门出台了《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对化肥领域、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明确指引。“十三五”初,公司就提出要打造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典范,推动约20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落地,生产系统人均效益提升近20%。在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基础上,将2023年定为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元年,董事会对当前及未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四化”建设做出了统一部署。2024年,公司成立了数字化转型与应用领导小组,明确数字化转型工作为公司“一把手”工程。在数字化推广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制定了数字化与持续改进三年规划与行动方案。2024年,公司围绕“自下而上、聚焦重点、先行先试、打造标杆、提升能力”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先行先试项目成果颇丰,雷波巴姑磷矿电机车无人驾驶项目于2024年1月底通过验收,项目实施后,该矿井下作业变为地面远程操作,实现了本质安全,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运输效率;荆门总部基地合成氨厂先进过程控制项目于2024年4月底圆满验收,通过项目实施,自控率达到99%以上,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9%以上,全厂总操作频次降低67.72%,工厂安全更有保障,产线更稳定,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宜都基地硫酸厂“零手动”项目于2024年10月底通过验收,项目实施后,该线自控率达到100%,DCS日均操作频次下降98%,初步摸索形成“新洋丰模式”,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影响力;荆门总部基地硫酸钾复合肥厂自动装车项目,经过近10个月试验验证,完成了核心痛点软吊带模式的突破,目前拆垛加装车整套装车效率达到每小时1200包左右,基本可满足工厂发货需求。此外,公司还全面启动了安全智能管控平台、选矿配矿优化、硫酸钾复合肥养分精准控制和精细化工品工艺和控制优化等四个公司级数字化项目,以及精准营销项目,并聘请高端专业技术团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证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并取得实效,公司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同步加强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工作。2024年,公司先后组织了两期学员开展数字化基础培训,加强学员的实操能力;内部开展精益六西格玛专题培训,为人员持续赋能。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专业工程师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持续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持续改进和优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