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困境资产收购重组业务、收购处置业务、特殊机遇投资业务以及管理类业务
经营范围:资本运作及管理;投融资研究、咨询;企业重组、并购经营业务。(一般经营项目自主经营,许可经营项目凭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海南海德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67)于1994年5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以“大数据+AI技术”为支撑的科技型困境资产管理公司,是海南省唯一金融类上市公司,也是境内证券市场唯一以不良资产管理(AMC)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公司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和股东产业背景优势,运用持有的稀缺AMC牌照,将业务聚焦于熟悉和擅长的个人困境和机构困境资产管理领域,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错位竞争,业绩连续三年创出历史新高。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所处行业为困境资产管理行业。
困境资产是指因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资产持有人自身经营的问题、部分资产错配等原因造成的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的资产,但其具有价值提升和价值实现的空间,包括金融、非金融企业的困境资产和个人困境资产,其中不良资产属于典型的困境资产。
1、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持续受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决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总规模达10万亿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达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反映政策推动下的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资产管理公司(AMC)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市场参与主体,未来将充分受益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2、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进程中,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暴露,为专业困境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显著的业务拓展空间。
截至2025年6月30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3.4万亿元,不良率降至1.49%;非银金融机构方面,信托资产规模已达29.56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金、证券、私募基金等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72.32万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合计约102万亿元,按3%的不良率估计,不良资产规模约3.05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方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69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按企业1年期以内的坏账准备平均计提比例5%计算不良率,保守估计不良资产规模约1.33万亿元。
根据前述分析,我国不良资产存量规模预计达7.78万亿元,如考虑陷入财务困境、经营困难、濒临破产但尚未达到不良资产标准的困境企业以及AMC持有的尚未处置的困境资产,预计规模可能达10万亿元。
(二)公司发展机遇1、庞大的困境资产市场给公司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困境资产规模与经济体量、增长速度、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关,我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基数决定了困境资产的庞大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总量的持续增长,困境资产的供给将持续增加,具备投资价值的困境资产也将进一步增加。
2、产业背景优势有利于公司抓住机构困境资产业务机会。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众多企业难以按照传统的模式持续经营。
AMC通过债务重组、经营管理赋能等一揽子纾困措施,帮助困境企业化解风险、提质增效,实现债权人、原股东等各方利益最大化,更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可。
公司依托股东产业背景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将业务重点专注于熟悉、擅长的能源、上市公司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必将受益于机构困境资产巨大的市场机遇。
3、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不良资产市场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可精准识别风险特征,动态评估资产价值,助力构建更具针对性的处置策略。
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
这些技术贯穿“估值、投资、管理、退出”全链条,显著提升各环节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收益提升。
在估值阶段,综合多维度数据,快速生成精准估值结果;在投资环节,大数据精准筛选优质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资产动态,及时预警潜在风险;在退出阶段,根据市场行情和资产状况,制定最优退出策略。
4、海南自贸港封关为公司带来发展新机遇。
封关后,海南金融领域开放自由度提升,跨境资金流动更便捷,大量国内外投资涌入,资金供给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作为海南一家不良资产管理上市公司,便于借此筛选承接项目,实现资产盘活增值。
同时,金融监管创新促使金融工具与业务模式多元化,公司可借此优化处置流程,提高效率,在跨境不良资产处置、离岸金融等领域,业务空间也将得到拓展。
海南封关后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具有拓展跨境资本管理业务的便利。
(三)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深耕困境资产管理行业,依托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集团产业背景,稳健发展业务,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在充分挤压风险,且有足够价格折扣、安全边际的前提下,公司主要布局在熟悉和擅长的底层资产为能源、上市公司等业务领域,或者具有确定性的特殊机遇业务,通过重组、重整、盘活、纾困、提质、增效、赋能、处置等多种手段化解不良资产、提升价值,与其他资管公司错位竞争。
2025年上半年,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经营思路,稳健开展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37亿元,同比下降42.8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7亿元,同比下降61.11%。
1、能源领域公司所属集团深耕能源领域十余载,在能源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
近年来公司依托集团能源产业资源禀赋,重点选择由于财务、经营及其他原因而陷入困境的能源企业或其股东作为潜在投资对象,在煤矿资质手续基本齐全、开采技术条件好、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以重组方式介入,通过财务或者经营等方面的一揽子帮扶,在帮助困境企业化解风险、提质增效之后,逐步退出。
公司根据重组协议主要以固定收益方式取得重组收益,项目周期根据煤矿企业可采年限和预计现金流等情况综合确定,期限为中长期,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重组收益和现金流。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能源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余额38.14亿元,根据重组协议能够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重组收益。
2、上市公司领域主要针对主营业务良好,但由于上市公司股东或上市公司债务问题、经营管理不善、股东纠纷等原因陷入困境,若不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救助,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恶化、甚至退市的上市公司。
公司通过司法强执、债务重组、重整等方式取得股权或者债权。
该类业务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公司通过一揽子专业化的运作手段,首先帮助其化解风险,获取价值修复的收益,然后再促进其提质增效,获取价值提升的收益。
截至本报告期末,上市公司困境资产项目余额6.86亿元,多个储备项目正在推进,为增强公司未来业绩弹性奠定了基础。
3、特殊机遇领域公司关注特定类别及特殊机遇投资机会,主要遴选折扣率低、但个别债权项下有财产线索且价值较高、短期内可实现回款的困境资产,或市场上同类型中抵质押物容易变现的优质不良资产包。
公司积极关注此类业务投资机会,与多家金融机构、地方AMC和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从不良资产项目筛选、组包、收购、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特殊机遇项目存量余额22.35亿元,业绩弹性得到增强。
4、商业地产领域主要定位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海南自贸港等经济活跃区域,且具有区位优势、配套成熟、能产生稳定良好现金流(覆盖项目资金成本)的困境商业地产项目,公司通过司法强执、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
该类业务的盈利来源,一是项目租金收益,二是后续通过对资产升级改造、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等方式,逐步实现资产增值收益。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商业地产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余额10.86亿元,项目运营良好,资产分布于北京、成都等地,为公司带来稳定租金回报的同时,获得资产增值。
5、个贷不良领域公司顺应市场发展,稳步拓展个贷不良资产管理领域,已经与长城股权基金、苏州资产、北京国通资产、山东铁投、山东机场资本等机构合作或设立个贷不良资产合伙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经营主体海德资管持有的个贷不良债权本金约97.68亿元,债权本息约168.76亿元,涉及债务人超过48.51万户,在全国和地方AMC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秉持纾困帮扶的理念,积极为暂时陷入个人债务泥潭的债务人提供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化解方案,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债务人减免债务金额超过3亿元,较好践行了化解金融债务纠纷的社会责任。
同时,公司不断探索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新模式,持续优化升级与蚂蚁集团旗下上海蚂蚁奇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海德个人纾困平台,通过科技及数字化赋能,有效触达和链接债务人,将传统的具有对抗性的清收处置转换为长效化的债务人运营和帮扶,在提高回款率的同时帮助暂时陷入困境的债务人渡过难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为符合条件的债务人提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报送服务,积极维护债务人的相关权益。
公司保持了个人征信报送的0投诉、0异议记录,标志着公司在合规管理、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保持了良好的表现。
公司于1992年11月2日经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琼股办字[1992]37号文批准,由原海南省海德涤纶厂改组设立为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12月30日经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注册资本RMB13,500万元。
1993年12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3]116号文批准,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1,500万股,并于1994年5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0年6月16日公司名称由“海南海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南海德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HAINANHAIDEINDUSTRYCO.,LTD”变更为“HAINANHAIDECAPITALMANAGEMENTCO.,LTD.”。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刘文栋 | 2025-09-09 | 80000 | 6.29 元 | 155200 | 高管 |
蒲建平 | 2025-09-03 | 36600 | 6.13 元 | 192400 | 高管 |
李镇光 | 2025-09-02 | 10000 | 6.28 元 | 370600 | 董事 |
王磊 | 2025-08-05 | 9800 | 6.51 元 | 69500 | 董秘、高管 |
王忠坤 | 2025-08-05 | 30800 | 6.51 元 | 77200 | 高管 |
王广西 | 2025-08-05 | 172500 | 6.5 元 | 479500 | 董事 |
蒲建平 | 2025-08-04 | 40000 | 6.45 元 | 155800 | 高管 |
王忠坤 | 2025-08-04 | 46400 | 6.46 元 | 46400 | 高管 |
梁译之 | 2025-08-04 | 170400 | 6.47 元 | 366400 | 董事、高管 |
蒲建平 | 2025-07-23 | 40000 | 6.77 元 | 115800 | 高管 |
李镇光 | 2025-07-23 | 29800 | 6.67 元 | 360600 | 董事 |
李镇光 | 2025-07-18 | 31000 | 6.46 元 | 330800 | 董事 |
李镇光 | 2025-07-17 | 38000 | 6.38 元 | 299800 | 董事 |
廖绪文 | 2025-07-17 | 50000 | 6.4 元 | 264000 | 监事 |
李镇光 | 2025-07-16 | 48400 | 6.33 元 | 261800 | 董事 |
廖绪文 | 2025-07-16 | 60000 | 6.11 元 | 214000 | 监事 |
蒲建平 | 2025-07-15 | 38000 | 6.14 元 | 75800 | 高管 |
李镇光 | 2025-07-15 | 25600 | 6.03 元 | 2134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