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
经营范围:原煤生产、运输、洗选、焦化、销售、矿山物资、农场种植、旅游开发、旅游商贸、公路建设与经营、加油服务(以上项目仅限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太阳能发电、煤炭进口、煤矿设备及煤化工设备进口、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搬运、装卸、设备租赁、餐饮、客房、会议服务、洗浴、水疗服务、健身训练及户外活动、烟酒销售、副食品销售、矿山工程施工、代理记账(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募集设立的B股上市公司。
公司创立于1997年8月,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伊泰B股”(股票代码900948)。
目前公司总股本为2,929,267,782股,其中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境内企业法人股1,60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54.62%;流通B股总计1,328,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45.34%,外资股(非上市)1,267,782股,占公司总股本0.04%。
公司是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
公司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方煤炭企业及中国大型煤炭企业之一。
以公司为核心成员企业的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50强首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本公司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煤炭品质优良,煤矿采掘的现代化程度较高。
公司直属及控股的营运中的机械化煤矿共10座,全部采用进口或国产的综采设备,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80%以上,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公司煤矿的生产效率及安全生产纪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所生产经营的煤炭具有中高发热值、中低含灰量、极低含硫量、极低含磷量、低含水量元素等特点,是天然的“环保型”优质动力煤,主要作为下游火电、建材及化工等行业企业的燃料用煤。
公司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及配套的煤炭发运基础设施。
为突破煤炭运输瓶颈,公司建立了铁路、公路及配套设施相结合的完整运输体系,并通过自建和参股的形式积极推进配套铁路的建设,提高了煤炭运销能力。
公司现有控股并投入运营的铁路主要有3条:准东铁路、呼准铁路、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
同时,公司还参股新包神铁路、准朔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鄂尔多斯南部铁路、蒙冀铁路。
此外,公司还在优质煤炭富集的纳林庙地区建成了以曹羊公路为主线,辐射周边矿区的150公里矿区公路。
多年来,公司不断加大铁路管理方面的技术与设备投入,实现了与国铁的互通。
目前,公司自营铁路设计输送能力达到2.2亿吨/年,煤炭集运能力超过了1亿吨/年,已建成覆盖公司主要矿区的完善运输网络,为公司及周边煤炭外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
以世界领先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为依托,在内蒙、新疆地区部署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
公司“新疆伊犁”、“内蒙古伊泰”两个项目均入选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煤炭深加工建设重点煤制油项目。
公司将坚定不移推进各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致力于成为未来煤炭深加工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安全是公司的最大政治,也是公司的生存保障,更是员工的最大福利。
公司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两个宁可”、“两个授权”等伊泰安全文化理念为指导,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行管部门的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公司一切工作都以安全为基础,给安全让路。
我们在“兴一方沃土”的同时,还必须要“保一方平安”,这是公司对社会的责任,也是为地区和国家的担当。
新的形势下,我们时刻铭记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按照“不松懈、不麻痹、不自满”的要求,以过硬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要有履职尽责的担当、持之以恒的决心、一丝不苟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劲头,努力追求零伤害,切实保证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着力构建长治久安的安全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公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伊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公司坚持“产品零缺陷,满意百分百”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狠抓质量管理和合同兑现,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2001年,认证通过了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伊泰”煤炭产品获“内蒙古自治区质量管理奖”,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伊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多年来与华东、华南、华北及东北等众多电力、冶金用户建立了长期友好、互惠双赢的稳定供需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合同兑现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展望未来,公司将陆续整合伊泰集团现有煤炭资源,加强在新疆地区的资源勘探、矿权获取与项目审批进程,充分利用内蒙古政府对煤炭转化利用项目优先配置资源政策,获取后续发展所需资源;继续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及配套洗煤厂等生产系统,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对本公司的综合运输网络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扩建与升级,保证公司煤炭产品与市场的快捷对接与高效运营。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挑战,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保供、稳价的各项政策,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监管。
在完成增产保供任务的同时,持续推进“绿色矿山”“智能化矿山”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度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962.2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7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48亿元。
公司上半年累计生产商品煤3,007.72万吨,销售煤炭3,633.62万吨,铁路板块累计发运煤炭4,002.17万吨,煤化工板块累计生产各类油品和化工品64.68万吨。
煤炭生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大灾害防治、生产技术优化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重大灾害防治方面,重点推进酸刺沟煤矿奥灰水防治工作,采用地面水平定向钻注浆等先进技术超前治理酸刺沟煤矿水害隐患,并通过动态监测和综合防控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建立每日生产进度跟踪机制,通过推广掘锚机、六臂锚杆钻机等新设备,使掘进效率提升30%;机电管理实现智能化升级,智能综采系统跟机移架率达95%以上,吨煤电耗同比下降4.52%;绿色矿山建设有序推进,凯达煤矿完成绿色矿山申报准备,煤场管理实现"一矿一策"智能化升级。
同时加强科研创新,立项5个技术攻关项目,并创新探索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运销方面,报告期内,面对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峻挑战,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多措并举确保效益最大化。
在销售策略方面,通过差异化定价稳定市场份额,长协兑现率保持行业领先;优化非电煤定价体系,与头部化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优质客户"模式;灵活调整区内电厂定价策略,提高低热值煤种利用率。
物流布局上,开发物流总包等低成本运输渠道。
销售调控方面,加大地销力度,优化竞价机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拓展贸易渠道,通过竞价销售机制优化和铁路代发等创新模式补充煤源,实现逆势突围。
煤化工板块方面,报告期内,面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公司深入贯彻"稳煤炭、强煤化、拓海外"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
重点推进了烷烃装置负荷提升、海外市场拓展、伊犁项目前期布局等关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α烯烃、高碳醇等新产品市场调研,成功将环保清洗剂推广至铝加工行业,低沸点异十二烷打入EVA市场,特种蜡产品实现销售突破。
通过优化销售定价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为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工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两个宁可""两个授权"安全理念为指导,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在安全监管方面,公司创新采用赋能式责任体系,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安全投入到位等举措,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风险研判和隐患治理,全年开展煤矿、化工等专项检查42次,严控重大安全风险;同时,公司着力构建"人防、机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升级智能监控设备,引入AI违章识别技术,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智能监控;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矿领导安全生产考核记分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各板块均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和涉险事故,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环保工作方面,公司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碳管理体系搭建和信息化系统建设。
启动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人防+技防”、“数据+模型”等多种模式,实时呈现各生产环节碳排放、碳资产等状况,提升公司双碳管理效率。
深化监督指导服务职能,巩固污染防治成果。
形成“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的环保管理机制,助力公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推进。
目前,各单位环保设施稳定有效运行,各类污染物合规处置、排放或综合利用,未发生环境事件。
1997年经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以国资企发[1997]50号文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7]43号文同意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作为独家发起人,将其拥有的全部经营性煤炭资产作为出资,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于1997年8月以募集方式设立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煤炭行业B股上市公司。
公司总股本3.66亿股,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持有2.00亿股,占54.64%,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1.66亿股,占45.36%。
2007年,发行人通过分红和资本公积转增,将公司总股本由3.66亿股增至7.32亿股,股东持股比率维持不变。
2010年5月,发行人通过分红扩股,将公司总股本由7.32亿股增至14.64亿股,股东持股比率维持不变。
2012年7月,发行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发行H股。
H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由14.64亿股增至16.27亿股,股东持股比率为伊泰集团持有企业法人股8.0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17%,流通B股6.6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81%,流通H股1.6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