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珠医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珠医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ST中珠
- 企业英文名: ZhongZhu Healthcare Holding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600568.SH
- 注册资本: 199286.968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1-05-18
- 大股东: 深圳市朗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9.08%
- 董秘: 张卫滨
- 董秘电话: 0728-6402068
- 所属行业: 卫生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程银春、李荣昌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南路特1号
- 概念板块: 综合行业 湖北板块 低价股 预盈预增 ST股 预亏预减 免疫治疗 互联医疗 病毒防治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4-06-2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000707079234K
- 法定代表人: 陈旭
- 董事长: 陈旭
- 电话: 0728-6402068
- 传真: 027-59409631
- 企业官网: www.zz600568.com
- 企业邮箱: zz600568@126.com
- 办公地址: 珠海市情侣南路1号仁恒滨海中心5座8层
- 邮编: 519020
- 主营业务: 主要业务涉及医药、医疗和房地产
- 经营范围: 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实业投资、基础建设投资,投资管理;项目投资、投资控股(上述经营范围涉及审批或许可经营的凭审批件和许可证经营);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售配件及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保健饮料进出口业务;诊断试剂、中药、西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设备租赁;医疗服务;移动及远程医疗、药品及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 企业简介: 中珠医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18日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568),是国家眼科用药生产基地及眼科医药上市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医疗领域勇于探索、不断实践,确立了向辅助生殖、干细胞应用、肿瘤分子靶向药、肿瘤诊断治疗设备、肿瘤诊疗与康复全面进军的战略目标,业务遍及医疗、医药、医械三大领域,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在宏观经济承压、行业政策深度调整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多重挑战下,围绕“稳根基、调结构、促转型”核心主线,通过顶层设计优化、资源统筹整合及组织效能提升,推动整体经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聚焦医疗大健康核心主业,系统性推进管理变革与业务重构,在复杂环境中筑牢发展根基,为后续突破积蓄动能。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38.5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2,022.0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38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53%。(一)战略聚焦与治理优化1、优化专业结构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公司强化战略定力,凝聚“做正确的事”的商业逻辑共识,形成“聚焦主业、优化结构、强化协同”的管理框架。公司强化大健康主业的资源倾斜与创新投入,例如桂南医院通过肿瘤专科建设与互联网医院医保资质落地,构建“线下精准治疗+线上慢病管理”服务闭环,硬件升级与新住院大楼规划提升接诊能力;六安医院在托管改革后启动急救站、血透中心等重点项目,显著改善运营质量;医药板块恢复潜江制药优势品种生产、新增生产线,推进多个产品工艺升级;医械板块则以组织架构改革推动技术攻坚,抑郁版热疗仪临床试验与伽马刀功能升级,强化产品竞争力。2、非核心业务收缩公司房地产板块实施战略收缩,加速存量资产去化,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释放资金反哺医疗主业投入;医药板块集中资源保障优势品种复产及工艺升级,减少非核心业务,提升资产质量。3、治理体系升级管理团队强化市场化导向,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针对医疗板块DRG付费改革、医药板块集采冲击等政策压力,制定“一业一策”应对方案,显著提升战略执行效率。(二)资源整合与协同效益释放1、产业链深度联动公司系统性推进跨板块资源整合,强化医疗板块与医药、医械板块形成深度协同。医疗板块,整合体系内供应链、设备集中采购及产业协同搭建资质平台;医药板块初步尝试电商渠道,并与线下销售互补,降低运营成本;医械板块伽马刀设备优先投放旗下医院,既降低外部合作风险,又提升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房地产板块通过加速存量资产去化与轻资产运营探索,释放资金反哺大健康主业投入;融资租赁板块完成股权结构调整,通过内部协同机制,强化对医疗主业的融资支持。2、管理效能提升公司以“降本增效”为导向,医械板块通过划分四大独立单元并进行独立核算,实现扁平化运营与精准考核;房地产板块通过物业整合与闲置资产处置,提升资产周转效率。(三)激发团队效能与加强能力建设1、团队效能升级公司全面提升团队凝聚力,针对各业务板块特点实施差异化考核:医疗板块聚焦DRG付费改革下的成本管控与学科优化,医械板块围绕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建立激励机制,房地产板块以存量去化与资产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考核。2、合规能力强化公司深化合规建设,结合各业务板块相关法规及监管要求,不定期开展学习与培训;医药板块则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提升研发合规与创新能力。(四)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1、产品技术攻坚公司以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突破点:医药板块推进滴眼剂产线升级及工艺改进,医械板块强化伽马刀产品软件更新与功能优化,推进抑郁版热疗仪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坐舱热疗仪样机开发,完成全身热疗系统销售与租赁,通过学术推广与临床合作提升市场渗透。2、数字生态构建公司协同布局互联网医院与电商平台,推动传统业务向“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延伸,拓宽患者服务与销售覆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