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三峡新材
  • 企业英文名: Hubei Sanxi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293.SH
  • 注册资本: 116014.504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0-09-19
  • 大股东: 当阳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2.35%
  • 董秘: 周扬
  • 董秘电话: 0717-3280108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郁、方正
  • 律师事务所: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当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概念板块: 玻璃玻纤 湖北板块 低价股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湖北自贸 华为概念 央国企改革 参股银行 稀缺资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1993-03-26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0007068757492
  • 法定代表人: 谢普乐
  • 董事长: 谢普乐
  • 电话: 0717-3280108
  • 传真: 0717-3283566
  • 企业官网: www.sxxc.com.cn
  • 企业邮箱: sxxc@sxxc.com.cn
  • 办公地址: 湖北省当阳市翼德路6号
  • 邮编: 444105
  • 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技术玻璃制品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究,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293)。公司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的生产和销售,新型建材的科研与开发。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湖北省玻璃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公司本部现拥有国内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6条,年产能2760万重量箱,配套建设光伏、余热发电站和环保设施;LOW-E镀膜玻璃生产线2条,年产能1800万平米;玻璃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年加工能力500万平米;年产优质硅砂50万吨。是中部地区的优质玻璃制造商和供应商,玻璃精深加工基地和玻璃用硅砂基地。控股子公司新疆普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政府“产业援疆”重点企业,在兵团五师双河市建有500T/D节能镀膜玻璃生产线1条,LOW-E双银镀膜玻璃生产线1条,是五师双河市最具标志性的工业企业。2023年公司平板玻璃产量2658万重箱,LOW-E镀膜玻璃产量1324万平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缴纳税收7476万元。当前,三峡新材已完成实际控制人变更,成为宜昌市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2024年至2026年,公司将依托宜昌市国资委、控股股东宜昌产投控股集团强大的政策、资本、资源赋能,聚焦玻璃产业上下游并购重组实现外延扩张,按现代化工厂标准实现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发展电子和光伏玻璃项目,择机进入医用玻璃等领域,使公司真正成为具有资产优良、收益稳定和高成长性的一流企业。
  • 发展进程: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湖北三峡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3月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矿、当阳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31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22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2000]115号文批准,于8月28日上网定价发行5500万股。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三峡新材回归国有控股元年,也是三峡新材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再启航的新一年。在这一年里,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决策指引下,锚定“1135”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公司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公司2024年主要经营指标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三峡新材2024年生产平板玻璃2,761.30万重箱,产品普通级率90.50%,销售平板玻璃2,759.93万重箱,产销率99.95%;生产LOW-E镀膜(单、双银)玻璃1640.44万平米,销售1,598.03万平米,产销率97.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3亿元,上缴税收4,968.70万元;2024年深加工实现营收1,235.26万元,生产精砂34.58万吨。(二)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党建引领,夯实公司规范治理和安全经营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完成新一届党委班子换届,建立党委前置研究决策机制。二是强化决策体系建设,完成国企党建入章,制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新建及修订20余项管理制度。三是提升智能化水平,搭建办公OA系统、经销商平台、财务BIP系统及采购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疏通各个流程环节的信息沟通、反馈、管控。四是调整组织机构设置,优化行政、销售、生产等部门工作职能,提升组织效率,打造适应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五是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深化改革,助力公司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一是设备更新,环境优化,持续推进生产厂区提档升级,园区内外初具现代化工厂气息。为实现当阳基地一线部门集中办公,高标准建设质检中心大楼,配以先进数智化检测设备,提高玻璃原片质量,强化品牌价值;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高设施设备的新能源应用比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搭建公司智能调度指挥中心,集成采购、生产、销售三端实时生产经营数据,实现信息综合、实时指挥、统一管理、远程调度;厂区食堂、公寓、管网、厂房、绿化等基础设施更新项目全线完工,生产厂区环境靓化升级,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人才引进,优化机制,彻底扭转老龄化人才结构,巩固公司“高素质”人才支撑。公司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引进策略,持续改善公司人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主动出击寻找高素质人才,目前已引进近10余名一流玻璃企业的成熟型人才,通过公开竞聘、社会化招聘等补充青年干部18人,有效弥补了公司重点岗位空缺、整体调整了公司年龄结构。公司全面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健全完善员工福利体系,悉心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三是聚力转型,优化管理,稳步推进采购、生产、销售三端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发展。通过搭建采购管理平台,提高采购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实现透明化管理,加强供应商资质、信用等方面审核,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资源配置,治理生产环境,调整人员结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引进成熟人才,调整营销团队,明确岗位职责,下沉业务一线,打造销售“铁军”;建立生产和营销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3.创新引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未来谋划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理工类高校高标准建设三峡玻璃产业研究院。始终秉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思维,积极对接头部院校及科研机构,统筹各方资源,在宜昌产投科技园建设三峡玻璃产业研究院,与理工类高校共建研发中心,2025年初挂牌投入运作。研究院将持续引进硕士、博士等高精尖人才,力争突破轻质高透光伏玻璃、TCO玻璃、电子盖板玻璃、微晶玻璃、高强玻璃等前沿关键技术,助力公司高位切入玻璃新材料创新赛道。二是上下协同,引育并举,全面推动精深加工产业链式发展,高水平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园。全面统筹推进玻璃精深加工业务板块的整合工作,精深加工联合车间已于2024年11月25日竣工投产。招引项目方面,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积极承接外地玻璃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多家玻璃精深加工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着力打造一座高规格的玻璃精深加工综合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有效提高公司玻璃原片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最大化。4.规范治理,推动公司机制革新和内控提升扎实推进,持续优化,不断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全面修订各项管理制度,系统化推进制度顶层设计,构建完成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岗责管理的“三维立体”制度建设体系,促进内部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开展系列廉政教育活动,组织集中学习《建立健全纪律教育机制》,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教育预防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多管齐下,纵深推进,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市值管理,通过定期业绩发布会、投资者日活动及线上直播问答等多种形式,分享战略规划、业务亮点及行业趋势,与市场保持高频互动,增强市场信心;加强上市公司ESG建设,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不断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ESG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信任度和认可度。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