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三峡新材 - 600293.SH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0-09-19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Hubei Sanxi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成立日期
1993-03-26
注册地
湖北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三峡新材
股票代码
600293.SH
上市日期
2000-09-19
大股东
当阳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2.74 %
董秘
周扬
董秘电话
0717-3280108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郁;方正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武汉)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200007068757492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湖北
成立日期
1993-03-26
法定代表人
谢普乐
董事长
谢普乐
企业电话
0717-3280108
企业传真
0717-3283566
邮编
444105
企业邮箱
sxxc@sxx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湖北省当阳市翼德路6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技术玻璃制品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究,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293)。

公司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的生产和销售,新型建材的科研与开发。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湖北省玻璃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

公司本部现拥有国内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6条,年产能2760万重量箱,配套建设光伏、余热发电站和环保设施;LOW-E镀膜玻璃生产线2条,年产能1800万平米;玻璃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年加工能力500万平米;年产优质硅砂50万吨。

是中部地区的优质玻璃制造商和供应商,玻璃精深加工基地和玻璃用硅砂基地。

控股子公司新疆普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政府“产业援疆”重点企业,在兵团五师双河市建有500T/D节能镀膜玻璃生产线1条,LOW-E双银镀膜玻璃生产线1条,是五师双河市最具标志性的工业企业。

2023年公司平板玻璃产量2658万重箱,LOW-E镀膜玻璃产量1324万平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缴纳税收7476万元。

当前,三峡新材已完成实际控制人变更,成为宜昌市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

2024年至2026年,公司将依托宜昌市国资委、控股股东宜昌产投控股集团强大的政策、资本、资源赋能,聚焦玻璃产业上下游并购重组实现外延扩张,按现代化工厂标准实现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发展电子和光伏玻璃项目,择机进入医用玻璃等领域,使公司真正成为具有资产优良、收益稳定和高成长性的一流企业。

商业规划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峡新材回归国有控股深化改革、加速转型的攻坚之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目标,向高处攀,向深处走,向实处干,聚焦凝聚发展势能,再造新质生产力,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三峡新材下辖全资子公司湖北金晶、金晶玻璃,控股子公司新疆普耀、当玻硅矿,2025年上半年生产平板玻璃1,229万重箱,产品普通级率91.37%,销售平板玻璃1,085万重箱以上,产销率88.28%;生产LOW-E镀膜(单、双银)玻璃750万平方米,销售684万平方米,产销率97.44%。

202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5亿元,上缴税收1,794万元,生产精砂16.55万吨,尾砂销售收入270万元;深加工业务收入341万元。

(二)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加强“党业融合”,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修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完善党委前置程序,规范决策重大事项57项;通过多形式学习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三力”;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围绕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实施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全面从严治党及统战群团工作责任清单等,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三是落实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举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读书班及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深化学查改;开展党员专项培训覆盖100余人次,提升政治素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案为鉴促改,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2.聚焦内部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围绕“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目标,贴合生产实际科学重组生产端职能重叠部门,压缩一级部门9个;启用“考试+能力考核”双维度评估机制优化人员配置,强化团队建设并妥善分流安置,实现人员结构动态平衡,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全面提升;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动态梳理研判现有制度,将制度建设作为管理提效关键,广泛吸纳管理层、执行层及一线意见,解决制度空白、流程冗余、标准滞后问题,共制定或修订制度37项,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根基。

3.丰富产品矩阵,抢占市场份额一是优化产品结构,调研行业发展趋势,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果断决策浮法二线、三线改色工作,开发欧洲灰等色玻新型产品,拓展第二增长点,向全国色玻市场辐射进军;二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维度拓展深加工领域市场,加强与行业协会、平台公司、家装公司的合作,开拓“家装”新赛道,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及时获取项目信息,掌握深加工领域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产品策略;三是充分激发头雁效应,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公司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克难攻坚,带头“冲锋陷阵”,深入市场一线拓展业务,逐步提升公司整体市场占有率。

4.深耕转型项目,筑牢发展根基一是推进“并线升级”工程,当阳基地浮法一线停产冷修,启动临港生产基地选址规划,重点布局新能源车用玻璃、高端建筑工程玻璃、特种工业玻璃、电子显示玻璃四大高附加值领域;二是强化项目论证调研,对选址投资强度、产品结构矩阵、全周期运营成本及盈利模型开展多轮测算,通过专项会议比选最优方案,论证报批后将加快推进项目设计、概预算、招投标、施工等工作;三是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构建“产业投资+战略并购”双轮驱动模式,已组建专项小组筛选电子玻璃产业链优质标的,加速并购整合。

5.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智力支撑一是做实科研平台,三峡新材玻璃产业研究院于3月28日挂牌投入运作,通过“柔性引智+内生培育”双轨机制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发挥产学研用科研优势,与武汉理工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聘请武汉理工大学资深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目前已市场化引进8名专业性高端人才,接收武汉理工大学派驻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6名;二是找准研发方向,不断壮大研发团队力量,结合公司未来转型项目规划,对玻璃精深加工、电子玻璃等课题开展评估,重点针对微晶玻璃、汽车玻璃、船用玻璃等领域开展测试、检测、研究工作,为公司转型产品产业化应用储备智力成果。

6.聚焦成本管控,深化降本增效一是细化考核要求,严格落实《成本管控考核实施细则》,细化考核指标至车间班组,逐日复盘降本增效情况,按周组织成本分析会议,逐项分析成本管控堵点难点;二是优化成本体系架构,以完全成本代替生产成本,结合成本性态及成本动态分析,利于管理监督,更直观真实反映公司产品的“全周期成本”;三是生产端降本取得实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盈利水平,上半年原料、燃料、用电成本等均有所下降,剔除原燃料价格波动因素,单位成本下降约4.83元/重箱;四是建立大宗原料价格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大宗原料价格波动,合理控制、动态增减库存,全面压降原料成本,全方位压降经营成本。

7.肩负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布了《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

根据WindESG最新评级显示,公司ESG评级已跃升至A级,既改善了公司资本市场公信力及企业形象,也标志着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的实践成效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发展进程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湖北三峡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3月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矿、当阳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3月31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22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2000]115号文批准,于8月28日上网定价发行550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