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包钢股份
- 企业英文名: INNERMONGOLIABAOTOUSTEELUNIONCO.,LTD.
- 实际控制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010.SH
- 注册资本: 4528861.934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1-03-09
- 大股东: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55.38%
- 董秘: 刘宓
- 董秘电话: 0472-2669515
- 所属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郑湘、蒋业磊
- 律师事务所: 内蒙古建中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河西工业区
- 概念板块: 钢铁行业 内蒙古 低价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预盈预增 HS300_ 数据中心 债转股 一带一路 小金属概念 氟化工 央国企改革 西部大开发 稀土永磁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内蒙古
- 成立日期: 1999-06-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500007014649754
- 法定代表人: 张昭
- 董事长: 张昭
- 电话: 0472-2669530,0472-2669529,0472-2669515
- 传真: 0472-2669000
- 企业官网: www.baoganggf.com
- 企业邮箱: glgfzqb@126.com
- 办公地址: 包钢信息大楼主楼
- 邮编: 014010
- 主营业务: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钢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一般经营项目:金属材料制造;钢压延加工;金属材料销售;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冶金专用设备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炼焦;煤炭及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采购代理服务;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工艺机器人安装,维修;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发电技术服务;铁路运输辅助活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仪器仪表修理;衡器制造;软件开发;计量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货物进出口;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选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机械设备租赁;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国内贸易代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发布;消防技术服务;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销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未获许可不得生产经营;公司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最终核准登记的为准。)
-
企业简介: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股份)的前身--包钢(集团)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周恩来总理唯一为其投产剪彩的钢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从这里诞生,包钢的发展备受瞩目、影响深远。
1999年,为打造钢铁上市公司,包钢以轧钢资产为主设立了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3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10。
包钢股份以"建设全球最优稀土钢产品生产基地,卓越的稀土钢材系列产品优质供应服务商"为目标,秉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奉献钢铁精品,共创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和"特色钢铁,绿色家园"的企业愿景。
依托白云鄂博铁和稀土共生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包钢股份独有的"稀土钢"特色,产品拥有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耐低温性、韧性及抗拉拔性,广受下游用户的认可和好评,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并远销欧美等60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包钢股份稀土钢品牌跻身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行列,2023年"包钢股份/BISG"品牌价值达到246.1亿元。
板材方面,拥有CSP、宽厚板、国际先进水平的2250毫米热连轧及配套冷轧连退、镀锌生产线等,产能970万吨,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无缝钢管方面,拥有直径159毫米、460毫米等5条无缝管生产线,年产能力200万吨,是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之一;重轨型材方面,拥有世界先进的2条大型万能轧钢生产线和余热淬火生产线,产能210万吨,是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线材方面,拥有线棒材、带钢等5条生产线,产能225万吨,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高端线棒材生产基地。
-
商业规划:
2024年,钢铁行业持续呈现“三高三低”局面,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全力稳经营、调结构、提质量、降成本、强管理、促转型,全年产铁1421万吨,产钢1499万吨,生产商品坯材1412万吨,生产稀土精矿37.73万吨,生产萤石精矿57.84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680.8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亿元,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果,保持了生产经营稳定顺行。
(一)经营质效不断提高一是坚持市场化经营理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精算意识,聚焦“一利五率”加强经营全过程的分析管控,不断提高经营质量。
始终坚持“建设全球最优稀土钢新材料生产基地,成为卓越的稀土钢新材料优质供应服务商”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坚定“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产品结构调整战略,拓展产品集群,品种钢销量同比提升9.65%,稀土钢产量突破150万吨,创历史新高。
二是深化研产销协同,抓住载重汽车轻量化和长寿化发展趋势,跟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发展、重载轨道市场需求,高效完成高性能大梁钢、车轮钢、输氢管线管、稀土轨等60个产品研发,实现批量供货156万吨。
深耕客户渠道,推进汽车钢新入围6家主机厂,销量同比增长69%;钢轨产品首次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型钢入围行业龙头合格供应商名录;家电钢头部企业销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69%。
加大近地销售,500公里近地钢材销量完成487.26万吨,风电钢销量稳居西部第一,宽厚板成功中标7个大型风电项目,管线钢成为自治区温暖工程项目首选产品,锌铝镁产品占稳周边及西北地区光伏项目市场。
三是构建形成“四位一体”煤焦化工产业布局,推进焦副产品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焦副产品资源利用效率;氟材料产业链积极推进。
聚焦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伴生萤石资源预富集技术实现突破及资源产业化应用。
(二)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一是业财融合走向纵深。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打通财务、采购、制造、销售各环节,形成算账经营闭环工作体系。
常态化开展经济运营情况预测、分析和复盘,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持续推进成本核算系统建设,加强标准成本管理,完成5.3万个钢轧产品成本分配调整,进一步提升算账经营指导性。
全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完善库存预警机制,大力压降存货资金占用。
二是极致降本成效显著。
结合对标行业一流企业专项行动,不断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提升技术经济指标,优化配煤配矿结构,强化设备管理等措施,降低全工序制造成本,吨钢制造成本同比降低2.8%。
采购端开展“经济料”替代“精致料”的工作,立足于“价格、数量、成分”开展品种战略寻源,广泛开发适应公司生产工艺的新品种,开拓采购渠道,增加直供比例。
制造端通过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吨冶金焦耗干煤、烧结球团铁料单耗、燃料比、综合成材率等经济技术指标水平,通过开发新品种不断优化配煤配矿结构。
设备管理方面通过平衡利库提升备件使用周转效率、推进备件仓储一体化资产管控、持续推进区域维检修整合、引进新技术提升设备稳定性、加快永磁电机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三是效率效益稳步提升。
紧跟市场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全力保证关键产线和品种稳产高产,各产线破月产纪录41次、年产纪录20项,以汽车钢为代表的高效益产品超目标计划7.34万吨。
推动资源效益最大化,发挥自产矿优势,生产铁精矿921万吨,稀土精矿37.73万吨,萤石精矿57.84万吨。
深化“质量一贯制”管控模式,钢轧系统产品废次降率同比降低26.87%。
(三)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全面推进一是高端化加速提升。
瞄准产线和产品高端化加快调整步伐,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推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实施产线高端化改造,完成无取向硅钢退火炉降碳减污升级改造、150吨RH精炼炉新建工程等11项提质增效工程,大幅提升高端制造能力。
完成1180MPa级连退汽车钢、980MPa级镀锌汽车钢等4个品种的冷轧汽车钢试制。
举办“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产品研讨会,持续提升稀土钢新材料品牌影响力。
低合金结构钢中厚板等8项产品获评中钢协“金杯优质产品”,成功入选“2024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获评内蒙古品牌建设标杆企业。
二是数智化进程加快。
以智能化发展战略为指引,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实施炼钢厂8号9号转炉一键炼钢、轨梁厂冷区集控、42台无人吊车改造等项目。
工业机器人累计上线91台(套),完成3年91个“3D”岗位机器替人的目标。
在89个应用场景下实现工业机器人、设备在线监测、智能润滑等196个智能装备项目落地。
“管加工智能接箍线应用项目”作为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计算机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
三是绿色低碳全面推进。
锚定“双碳”目标,大力推进“极致能效”工程,成为行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
深挖节能降耗潜力,稳步实施稀土永磁电机替代工作,完成钢铁行业首套冷却水综合治理、3号烧结机余热回收及环冷机升级改造等4个节能降碳项目。
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吨钢耗新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8%。
完成全部钢铁产品碳足迹计算,成功发布绿色低碳品牌、低碳排放钢工艺路线图和3类产品EPD报告,标志着包钢股份低碳排放钢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钢材产品“绿色含量”更高。
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区首家通过重污染天气A级绩效评审的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较2023年分别下降33%、22%和27%,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创历史新低。
强化环保监察职能,实现污染物排放全流程监管。
按照“分水分治、源头治理”的原则,实施烧结脱硫废水近零排放、总排废水综合整治等重大水污染治理项目,总体接近废水零排放目标。
(四)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一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5%以上。
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拥有和参与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2个。
推进人才飞地建设,成立“北京包钢钢铁技术有限公司”,并获批自治区“蒙科聚”协同创新区外挂牌机构。
二是科研实力持续增强。
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企业创新,优化科研项目布局。
承担并参与2030国家新材料专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承担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1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资金补助项目1项。
加速原创性科研成果培育,3个科研项目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依托自治区稀土钢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形成67个品种、近300个牌号的稀土钢新材料。
三是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瞄准重点难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实现12个产品首发,新型稀土高端汽车板通过自治区“三首”产品认定;成功开发稀土焊丝钢、800MPa水电钢、高强汽车钢等165个新品种,多项产品填补自治区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锌铝镁光热用钢打破进口依赖;开发12种钢铁新材料用于新能源项目。
全年150项创新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科研成果获评行业和自治区奖项,“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绿色低碳新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始终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全力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重点任务,管企治企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综合改革,推进实施了9个类别、48项具体任务。
全力推进管理岗位与干部层级体系、技术业务序列改革,完成4351个管理、技术业务序列人员套改工作。
二是持续完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强化薪酬分配与考核结果挂钩兑现,实现员工收入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正向联动。
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公司治理有效衔接和规范运行。
三是高效开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获得上交所最高等级A级(优秀)评价,ESG评级从“BB级”跃升至“A级”,获评202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五星金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