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福赛科技
  • 企业英文名: WuHu Foresight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陆文波
  • 上市代码: 301529.SZ
  • 注册资本: 8483.72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9-11
  • 大股东: 陆文波
  • 持股比例: 34.01%
  • 董秘: 潘玉惠
  • 董秘电话: 0553-5963555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晓奇、梁子见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灵鸢路2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新能源车 注册制次新股 社保重仓 5G概念 次新股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6-10-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207793599980B
  • 法定代表人: 陆文波
  • 董事长: 陆文波
  • 电话: 0553-5963555
  • 传真: 0553-5849530
  • 企业官网: www.foresight-int.com
  • 企业邮箱: fs@foresight-int.com
  • 办公地址: 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灵鸢路2号
  • 邮编: 241006
  • 主营业务: 汽车内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模具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塑胶产品生产销售及塑胶设备技术应用推广;汽车零部件原辅材料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 企业简介: 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芜湖福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先后在大连、重庆、天津、武汉、佛山、日本、墨西哥、香港、上海等地建立了研发、销售和生产基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内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内饰功能件和装饰件。公司是集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制造、部件成型、表面涂装、外观包覆及产品装配于一体的集成化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以空调出风口系统、杯托、储物盒、车门内开把手等功能件为主要切入点,逐步拓展装饰件产品,形成了以功能件为主、装饰件为重要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完善的工艺设备:在生产中,福赛公司坚持运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注塑机全部配置机械手,实现自动上料、自动分剪、自动装箱等先进的注塑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表面喷涂工艺采用ABB立式机器人喷涂,稳定保持出色的涂装质量并防止过喷,减少原料耗用和浪费,满足高质量、低成本、低排放的要求;产品组装采用全系自动工装生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使产品质量稳定。福赛公司始终密切关注和跟踪汽车工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工艺技术和加工、检测设备的先进性。严谨的质量管理:质量是福赛公司的生命。根植于心的质量意识和严格的管理制度。2007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了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2017年通过了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换证。多年来,“质量是福赛科技的生命”的理念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服务整个业务链,并延伸到供应商体系。严谨的质量管理过程,获得客户信任,2014年通过北京现代“SQ-MARK”审核;2017年通过东风日产“ASES”审核。雄厚的开发能力:福赛科技在产品开发能力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力探索和有益实践。2010年福赛科技成立“技术中心”,经过摸索和实践,具备产品造型、结构构思和计算及数字模型建立的CAD能力、运动摸拟和分析、强度和疲劳分析的CAE能力,逐步完善设计经验知识库。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支撑公司稳定增长的关键。福赛科技重视员工发展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养、考核和激励的员工综合发展体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福赛科技的企业文化,渗透于工作、流程、人才发展等各个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创新和员工积极参与的氛围,鼓励了员工专注于本职岗位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发展进程: 2006年9月18日,陆文波、陆体超、殷敖金签署《芜湖福赛科技有限公司章程》设立福赛有限,福赛有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0万元,陆文波认缴102.00万元,陆体超认缴50.00万元,殷敖金认缴48.00万元,均以货币出资。2006年10月18日,安徽平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平泰会验字[2006]387号),审验确认截至2006年10月18日,福赛有限已收到全部股东货币出资200.00万元。2006年10月20日,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业务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内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公司是集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制造、部件成型、表面涂装、外观包覆及产品装配于一体的集成化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以空调出风口系统、杯托、储物盒、车门内开把手等功能件为主要切入点,逐步拓展装饰件产品,形成了以功能件为主、装饰件和新能源三电嵌件为重要发展方向的全球化业务布局。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3.32亿元,同比增长40.17%。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65.15万元,同比增长16.05%。得益于公司多个项目成功量产交付,尤其是比亚迪、北美大客户、奇瑞、海外日产等关键客户的合作,公司在报告期内收入显著增长。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海外业务表现以及加强整体经营管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净利润。目前,公司已进入长城、比亚迪、北美大客户、奇瑞、理想等知名主机厂供应商体系,为日产、吉利、马自达、广汽埃安、长安、本田、丰田等多家主机厂的多款车型间接配套内饰功能件或装饰件产品。2024年全年,公司共计完成新项目立项71个,预计将在未来一至两年内陆续量产。(二)公司主营产品公司专注于汽车内饰件与智能创新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涵盖功能件、装饰件及电动化智能部件,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与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功能件领域,公司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行业对功能性、舒适性和轻量化的需求。其中,空调出风口系统(包括传统手动出风口和电动隐藏式出风口)通过智能化控制与低风阻设计,有效提升车辆的科技感与能效表现。储物及便利部件(如电动升降杯托、软质卷帘杯托及滑移门)则依托自动化包覆工艺和人性化设计,显著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驾舱功能组件(涵盖顶棚拉手、眼镜盒、遮阳板部件等)采用轻量化材料与人体工程学设计,进一步提升了驾驶舒适性与操作便捷性。在装饰件领域,公司聚焦于提升汽车内饰的美观性与质感,产品覆盖车门内饰面板、仪表板(IP)、副仪表板(CONSOLE)等区域,通过涂装、镭雕、PVD镀膜及包覆等工艺满足多样化需求。此外,智能表面产品进一步强化了沉浸式座舱体验,为整车增添科技与时尚元素。在轻量化领域,公司还研发了轻量化结构件(如发泡吹塑风管),通过多材质复合工艺的应用,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目标。这些产品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汽车功能件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与创新水平。电动化智能部件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包括智能升降杯托、主动式进气格栅(AGS)、电动充电小门(CPD)及半隐藏式门把手等外饰功能件,通过电动化与低风阻设计优化车辆性能与外观。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多款主流品牌车型,与整车制造商及行业头部供应商形成多层次合作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如智能表面与轻量化技术应用)和全球化业务布局,公司不断提升在汽车智能内饰与功能部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主要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示意如下:公司主要产品简介如下:(三)主要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研发理念,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立体化研发体系。公司采用"自主创新+同步工程+精益智造"的三驾马车驱动模式,形成从前瞻预研、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的全流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在汽车内饰件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通过引入DFMA方法论和构建知识库系统,公司2024年研发周期缩短20%,新产品一次通过率达92%。公司持续保持年均5%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重点攻关智能表面、低碳材料等前沿技术。通过组建创新技术研发团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储备行业前沿技术,也同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塑料粒子(主要包括PP、PC/ABS、ABS、HDPE等)、电器元件、零配件(主要包括金属配件、非金属配件)、面料件(主要包括表皮、海绵、毛毡)以及化工材料(主要包括油漆、化工耗材、稀释剂、固化剂)。对于客户指定具体品牌、规格或型号的原材料,公司根据其限定范围筛选并确定合格供应商;对于客户未指定的原材料,公司根据客户的技术标准要求确定合格供应商。公司主要原材料由采购部集中开发,各子公司分散采购。采购部负责新项目供应商的调查、资质评价到供应商准入,并负责供应商从样件开发至批量达产的整个过程;在供应商产品获得公司批量认可后,采购部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和《价格协议》。子公司从采购部提供的对应供应商处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并跟踪到货情况。各子公司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负责组织其相关人员按《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供应商的交付及时率、质量合格率及服务水准进行评价打分并反馈至公司采购部,由采购部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考核并调整更新。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的生产模式,引入了制造执行系统(MES)。MES系统通过集成各种功能模块,如订单管理、生产计划排程、物料管理、生产执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精细控制,可以显著提升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以销定产”方面,MES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月度采购量预测进行排产,同时通过与上层ERP系统的集成,接收生产计划并进行细化管理。在“合理库存”方面,MES系统通过精确的库存管理和材料追踪,帮助公司保持安全库存量。系统可以监控库存水平,及时发起材料申请或补货,确保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提供正确的物料,从而应对客户的临时需求和市场的波动。公司规定了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按质按量、按工艺要求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新产品首先需经过研发部门试制检测合格,并记录相应生产过程、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等信息形成作业指导书,之后由生产人员根据作业指导书中描述的工作指令进行生产操作。4、销售模式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知名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对上游供应商进行合格供应商认证,并进行定期评估,以决定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对于潜在客户,公司通过拜访交流、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等一系列程序与之建立合作意向,并积极配合客户做好合格供应商认证工作;对于存量客户,公司配备专业的区域营销经理进行跟踪维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对待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积极开展新项目开拓。由于公司产品存在显著的非标准定制化属性,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通常与客户签订销售框架合同,在完成具体产品的开发并经客户确认后,按其下达的订单组织生产、销售。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给自主品牌直接或间接配套的客户海外销售份额的增加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也随之增长,同时公司在海外布局的业务量也有所增长,故报告期内产销量同步增长。零部件销售模式由于公司产品存在显著的非标准定制化属性,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通常与客户签订销售框架合同,在完成具体产品的开发并经客户确认后,按其下达的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406.42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8.29%,较2023年同比增长49.61%,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实现营业总收入133,200.05万元,同比增长40.17%;营业利润11,882.48万元,同比增长38.19%;利润总额11,832.76万元,同比增长29.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65.15万元,同比增长16.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7.30万元,同比增长10.18%。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方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强精益化管理,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稳健提升。202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需求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领跑全球,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带动全产业链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深度聚焦年度战略目标,积极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一是深化与全球战略客户的创新合作,共同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二是加强新客户开发力度,拓展新兴业务领域;三是围绕“创新驱动、全球布局、精益运营”的经营方针,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公司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实现了稳健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新能源战略布局,新能源客户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与北美大客户、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扩充国际化销售团队,重点开发北美和南美市场,墨西哥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为后续国际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保障创新项目的顺利推进。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成功获得国家CNAS实验室认定,加速新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汽车内饰件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在运营优化方面,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理念,深入优化生产流程,消除各环节中的浪费现象。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实现生产计划的精准排程与实时监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交付周期平均缩短15%。强化供应链管理,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短缺风险。此外,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公司IPO募投项目建成后已实现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制造、部件成型、表面涂装、外观包覆及产品装配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实现设备入网,信息实时互通,打造集“供应链管理+研发+制造+销售+企业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汽车内饰件集成制造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