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同兴科技
  • 企业英文名: Tong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朱庆亚,郑光明
  • 上市代码: 003027.SZ
  • 注册资本: 13072.3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12-18
  • 大股东: 朱庆亚
  • 持股比例: 17.49%
  • 董秘: 初宏洲
  • 董秘电话: 0551-64276115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高平、姚贝、胡乐轩
  • 律师事务所: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工业园区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安徽板块 破净股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微盘股 储能 钠离子电池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6-06-1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500790112129G
  • 法定代表人: 郑光明
  • 董事长: 郑光明
  • 电话: 0551-64276115
  • 传真: 0551-64376188
  • 企业官网: www.ahtxhb.com
  • 企业邮箱: txhbzqb@ahtxhb.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金融港B10栋
  • 邮编: 230091
  • 主营业务: 为钢铁、焦化、建材、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SCR脱硝催化剂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特种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003027,主营业务包括:烟气治理环保工程总承包;低温SCR脱硝、一氧化碳脱除等各类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及服务;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与服务。公司拥有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乙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资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工业炉窑烟气脱硝催化材料、烧结机头烟气低温SCR脱硝、碱回收炉烟气低温SCR脱硝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艺与装备、水泥窑烟气低温SCR脱硝技术、碳捕集吸收剂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治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承接并完成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多项技术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公司现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低温脱硝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环保骨干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马鞍山市市长质量奖等荣誉。在环保设备生产方面,公司建有同兴环保生产基地,建筑面积50000m2,年产能14000吨。在催化剂生产方面,公司先后落成安徽方信立华、马鞍山方信环保两个生产基地,占地170余亩,年产各类催化剂20000m3,同时配套有4000m2研发中心。在钢铁行业烟气脱硝领域,相对于中高温运行,公司低温SCR脱硝技术的节能率最高可达60%。公司优质服务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柳钢集团、山西焦煤、美锦能源、中国船舶、东方希望、协鑫集团、信发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亚太森博、日本王子制纸、俄罗斯MMK等国内外知名企业,500余套标杆项目分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效助力钢铁、焦化、建材、电力、造纸等20多个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双碳”目标,公司积极布局CCUS业务,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建立CCUS联合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作为中方牵头单位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韩政府间能源技术合作项目)——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投资成立安徽同兴碳衡科技有限公司,已具备CCUS业务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全流程服务能力。在关键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吸收剂TX-1,经权威机构鉴定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复合胺吸收剂易被氧化的国际难题。锚定新能源,推进碳中和。公司联合西南大学团队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000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技术迭代升级。凝聚创新、绿色发展。展望未来,公司将聚焦大气治理、CCUS、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秉承同兴同赢同梦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环保低碳技术领军企业,为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同兴力量。
  • 发展进程: 同兴有限系由自然人杨华、胡习峰、方向明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杨华认缴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胡习峰认缴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方向明认缴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2006年6月19日,巢湖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巢兴会验字[2006]100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6年6月19日止,同兴有限(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第一期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2006年6月19日,含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414232351303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0年11月26日,同兴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设立“安徽同兴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12日,安徽竟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安竟会审字[2011]第22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0年12月31日,同兴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0,916,026.05元。2011年1月13日,同兴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签订了《发起人协议书》。2011年1月1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同意以同兴有限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0,916,026.05元按比例折股,整体变更设立“安徽同兴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20,880,000元计入股本,其余36,026.05元计入资本公积。2011年1月24日,马鞍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4142300000056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主要为钢铁、焦化、建材、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SCR脱硝催化剂。从工艺设计、设备开发与制造、组织施工、安装调试服务,到配套脱硝催化剂的生产等,公司业务涵盖了烟气治理全过程。(一)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1、烟气治理工程服务烟气治理即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烟气中存在的颗粒物、硫氧化物及NOx进行处理,降低其排放浓度。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大气污染治理可以被分为若干子行业,其中固定源大气污染治理主要包括VOCs废气治理和烟气治理。烟气治理按行业属性可分为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两大类。电力行业烟气治理主要是指火力发电行业的烟气治理,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是指焦化、钢铁、建材等非火电行业的烟气治理。公司主要从事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按治理污染物的不同,烟气治理又可以细分为除尘、脱硫、脱硝等,具体情况如下:(1)除尘是指从烟尘、粉尘等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机械式除尘、电除尘、过滤除尘、湿法除尘和新型复合除尘等五类除尘技术,其中布袋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是我国目前主流的除尘技术。(2)脱硫是指除去烟气中的硫及其化合物(主要为SO2)。按照脱硫过程中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三类。(3)脱硝是指去除烟气中NOx。SCR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和SNCR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是目前十分成熟的两种烟气脱硝技术,其中SCR脱硝技术以其较高的脱硝效率,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公司的烟气治理工程服务涵盖了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低温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的综合服务商,烟气治理技术先进、工艺路线丰富,可根据业主方的烟气工况和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达标排放需求。公司采用的工艺路线主要有:干法脱硫+除尘低温SCR脱硝一体化、SDA半干法脱硫+除尘低温SCR脱硝一体化、CFB半干法脱硫+除尘+GGH换热+低温SCR脱硝、低温SCR脱硝+余热回收+GGH换热+CFB脱硫+除尘、湿法脱硫+GGH+热风炉配热+低温SCR脱硝、低温SCR脱硝+余热回收+湿法脱硫+湿式除尘。2、烟气治理产品(1)低温SCR脱硝催化剂SCR脱硝催化剂是在SCR脱硝过程中促使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选择性地将NOx转化成氮气和水的触媒,是脱硝系统的核心部件。公司生产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相比高温SCR脱硝催化剂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NOx的达标排放,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价值。(2)脱硝设备公司生产的脱硝设备有单仓脱硝设备、并联多仓脱硝设备及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其中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为公司典型设备,该设备采用下部除尘、上部脱硝的集约化设计,将除尘模块、脱硝催化剂原位解析再生系统、喷氨系统和脱硝模块进行合理的一体化集成,具有减少温降、节约能源等特点。(3)除尘设备公司除尘设备主要包括脱硫系统配套除尘设备、焦炉地面除尘站设备、高压氨水侧导系统设备及其他环境除尘设备。(4)碳捕集吸收剂碳捕集吸收剂是一种用于捕获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碳(CO₂)的材料介质,公司TX系列碳捕集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对比竞品提高20-300倍,助力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二)经营模式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环保工程总承包及催化剂供货与服务。工程总承包是指根据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合同约定,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1、生产模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非标的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业务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相关产品交由生产部负责生产,烟气治理服务交由项目运营中心负责现场实施并配合业主方完成项目验收。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设施,核心装备由公司自行生产,其他部件主要由公司对外采购。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一般会根据订单的安排按需采购。对于通用性材料,按批量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已经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采购管理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供应安全和产品品质。3、销售模式因客户需求差异较大,公司产品和服务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呈现出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点,因此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已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营销服务网络,并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信赖度。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收到《马鞍山市含山县生态环境(分)局关于安徽同兴碳衡科技有限公司环保低碳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含环审(2024)20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一)概述1、公司经营状况(1)主要经营指标及业绩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止跌回稳,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年新签订单8.92亿元,同比增长30.35%;全年实现营收7.24亿元,同比下降6.56%。其中催化剂业务全年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43.64%。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公司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相比2023年下降7.74个百分点。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全年各类SCR脱硝催化剂销量近14000m³,同比增长16.7%,在稳固基本盘的同时,成功进入印度、泰国等海外市场,公司低温脱硝技术得到市场进一步认可。柳钢累计签订近3.5亿订单,为公司史上规模最大项目,不仅有力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还是公司在大型钢铁企业炼铁行业超低排放的典型案例。在造纸行业,成功斩获亚太森博7500吨碱炉脱硝项目,订单金额超1.65亿元,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造纸碱炉低温SCR脱硝项目。2024年,公司成功签约泰国大正铝业DDMT脱硫脱硝项目,开辟了海外业务的新阵地。同时,公司与意大利AWS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拓展欧洲市场。(2)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大力推动降本增效,对全价值链进行结构化分析,把握每个降本机会,整体运营成本较2023年下降4557.94万元,同比下降6.21%,人均创利6.07万元,同比增长62.30%。工程营销团队人均新签订单达4,000余万元,催化剂营销团队人均新签订单达1,500余万元,公司赢单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催化剂产品交付及时率超过90%。工程事业部铁三角团队,从项目投标至验收进行全流程深度协同,通过设计优化、自建施工及提升项目交付效率等方式,开展了大量降本专项工作,累计降本金额500万元以上。在柳钢动力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克服各项挑战,最终成为业主27个项目中唯一按期交付的总包单位,标志公司交付能力不断提升。环保低碳技术研究院、同兴生产厂、方信立华技术部等部门成立联合降本小组,对原催化剂模块进行深度优化,形成可复制性降本方案,按全年产量测算可实现降本200余万元。催化剂事业部对原有SCR催化剂配方进行了优化调整、梯次设计,推行“一单一方”定制化模式,单位催化剂成本相比去年降低20%以上。2、CCUS业务公司承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韩政府间能源技术合作项目”稳步推进。TX系列碳捕集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对比竞品提高20-300倍。同时,研发部门还开发了5万吨、10万吨、20万吨、30万吨/年等不同规模的工艺包,并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节能工艺技术,再生能耗整体达2.0-2.2GJ/吨二氧化碳,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吸收剂体系关键助剂获得国内某知名高校订单,该产品用于工业碳捕集装置建设,标志着该技术首次实现工程化应用,并完成CCUS领域销售订单"零突破"。TX-1吸收剂成功应用于万吨级船用碳捕集装置,标志着公司碳捕集吸收剂全面工程化的重要突破。2024年至今,公司累计5次邀请来自电力、石油石化、船运、钢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包括国能新能院、中冶长天、中石油石化院、中海油气电集团等国内各行业近三十余家单位对公司碳捕集吸收剂进行技术调研和现场观摩。公司吸收剂性能得到下游潜在用户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与上海惠生工程、中冶焦耐、杭氧集团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意向。3、钠电业务钠电实验室2024年初投入使用,已开发出3款正极材料样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司第二代NFPP钠电正极材料经中科院龙子湖实验室制成软包电池并通过挤压、短路、针刺、过充、高温环境五项安全性能测试,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其安全性与电化学性能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在此基础上,公司成功研发第一代高首充S-NFPP钠电材料,通过独家补钠剂包覆工艺实现材料自补钠功能,在不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材料首圈充电容量。同时,补钠剂可在负极形成钠的缓释层,可有效提升全电池循环性能。目前,行业内钠电全电池首效基本在80%左右,采用公司高首充S-NFPP钠电材料组装的全电池,首圈效率由85.5%提升至97.5%,公司S-NFPP材料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低成本等优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小试研发成功,中试放大实验正在进行中。公司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容量高达110mAh/g,半电池循环3000圈容量保持率80%,5C容量保持率达90%,电极压实密度2.2g/cm3不发脆,且对加工性能进行了改善,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稳定、高倍率性能、良好的压实密度、低成本等优势,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正极材料百吨级中试线实现量产。其中,公司第二代NFPP和S-NFPP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国内众多下游客户包括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青岛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在能量密度、循环次数、压实密度、材料成本等方面的材料性能受到客户持续好评。公司与下游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改善产品性能,为后续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启停装置等不同应用场景的订单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4、新增专利与标准制定2024年度新增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公司研发的1件CCUS核心工艺专利已经向美国、欧专局、南非申请并进入实审阶段,其中南非专利已经授权。同时,公司还参与制定脱硝催化剂国家标准1项(《烟气脱硝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CCUS团体标准2项(《二氧化碳捕集吸收溶液测试方法》、《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封存工艺技术规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影响力。5、获得荣誉和客户认可过去一年,公司荣获“国家绿色工厂”、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同兴生产厂“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烧结机头烟气低温SCR脱硝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钠电正极材料——高首充磷酸焦磷酸铁钠荣获“钠电行业年度创新产品奖”。本钢、柳钢、邯钢等业主单位赠送锦旗、感谢信、表扬信等荣誉20余项。这些荣誉的获得,标志着公司在企业经营、产品创新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