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渗沥液(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灰渣处理处置等业务
经营范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收集、贮存、处理、处置生活污泥;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建设、管理、运营;污泥处置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运行调试与受托运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致力于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垃圾渗滤液、飞灰等固废处理和绿色能源业务,集投资建设、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109)。
公司占据长沙市六区一县全部生活垃圾、大部分市政污泥以及平江县全部生活垃圾、浏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市场份额。
自2018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六年持续稳定增长,最近两年连续入选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评选的湖南A股上市公司经营效益前十强榜单,彰显公司高质量经营水平。
公司作为湖南固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运营的长沙黑麋峰固废处理场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鲁班奖的环保园区。
垃圾焚烧项目一期是国内同期一次建成投产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湖南省环卫行业标杆项目等荣誉;污泥与垃圾协同处置二期项目于2021年正式并网发电,使长沙率先全国实现城市垃圾全量焚烧;污泥处置项目和渗滤液处理项目分别被国家住建部评为“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场所”和“科技示范工程”。
公司打造了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城市固废综合协同处理模式,形成了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持续响应和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市政府签订了垃圾科技处置发电项目投资协议,与该国第二大城市奥什市政府签订了城市垃圾处理备忘录。
未来,公司将通过输出成熟先进的固废综合协同处理模式以及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打造更多高品质固废处理和绿色能源项目,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1、公司长期深耕固废处理和绿色能源领域,主要业务:包括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中转及配套污水处理、餐厨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置、渗沥液(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飞灰处理处置等。
公司主要通过取得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垃圾渗滤液和飞灰等处理处置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2、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电和工业级混合油。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生的绿色电力主要输送给国家电网,工业级混合油主要以餐厅废弃物油脂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润滑油、航空燃油等领域,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资源。
3、主要经营模式(1)项目开发运营模式公司主要通过BOT、TOT、BOOT、BOO四种模式开展相关业务。
BOT模式是当前公司主要的运营模式,采用该方式的项目包括垃圾焚烧项目(一期)、垃圾焚烧项目(二期)、浏阳市垃圾焚烧项目、平江县垃圾焚烧项目、平江县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及飞灰填埋库区建设项目、污泥处置项目、渗沥液(污水)处理项目和灰渣处理处置项目、生活垃圾中转处理配套污水处理项目、长沙市望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
BOT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指政府部门通过特许经营权协议授权签约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在特许经营权期满后,签约企业将相关设施交回政府部门的一种经营方式。
TOT模式是公司从事垃圾填埋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采用该方式的项目包括长沙填埋项目和平江填埋场项目。
TOT模式即“移交—运营—移交”模式,政府部门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签约企业,由其进行运营管理;签约企业在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得到相应回报,双方特许经营期满之后,签约企业再将该项目交还政府部门的一种经营方式。
BOOT模式是当前公司从事生活垃圾中转处理的主要经营模式,采用该方式的项目包括生活垃圾中转处理项目。
BOOT模式即“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指承包方根据特许经营权的约定,负责项目的建造及运营,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并获取相应的运营收入,达到约定期限后将整体工程转让给政府的商业模式。
BOO模式是当前公司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中国境外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采用该方式项目包括长沙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比什凯克市垃圾发电项目。
BOO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模式,该模式是集“投资、设计、建设、拥有、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专业化模式,签约企业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目相关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
(2)销售模式公司主要以特许经营模式从事垃圾焚烧发电服务、生活垃圾中转及配套污水处理服务、餐厨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置服务、渗沥液(污水)处理服务、垃圾填埋服务和飞灰处理处置服务等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收入由发电收入和垃圾处理收入构成。
浦湘生物、浦湘环保、浏阳军信、平江军信和吉尔吉斯军信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按照上网电量和项目批复电价定期结算电费;公司与长沙市城管局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垃圾处理费根据实际垃圾处理量和处理单价进行结算;平江军信与平江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平江县政府根据实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以及合同约定的单价支付处理费用;浏阳军信与浏阳市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浏阳市政府根据实际生活垃圾处理量以及合同约定的单价支付处理费用;吉尔吉斯军信与比什凯克市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比什凯克市政府根据实际生活垃圾处理量以及合同约定的单价支付处理费用。
2)污泥处置业务、垃圾渗沥液处理业务、垃圾填埋、飞灰处理处置业务:公司与长沙市城管局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长沙市城管局根据实际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垃圾渗沥液(污水)、飞灰处理量以及合同约定的单价支付处理费用,并支付一定的固定费用;平江军信与平江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平江县政府根据实际生活垃圾填埋量与污水处理量以及合同约定的单价支付处理费用。
3)生活垃圾中转及配套污水处理业务:仁和环保与长沙市城管局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垃圾处理费根据实际垃圾处理量和处理单价进行结算;特许经营权中配套污水处理量,根据合同及补充协议,仁和环保负责生活垃圾中转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水,处理费根据污水处理量和处理单价按照合同条款进行结算。
仁和环保与长沙市望城区市容卫生维护中心签订了《长沙市望城区城区和乡镇生活垃圾转运合同》,由长沙仁华负责望城区生活垃圾的临时转运,垃圾处理费根据垃圾处理量和处理单价进行结算。
4)餐厨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业务:长沙市餐厨垃圾处理业务收入由沼气发电收入、工业级混合油销售收入、餐厨垃圾收运补贴以及餐厨残渣废水厌氧发酵项目补贴构成。
仁和环境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按照上网电量和项目批复电价定期结算电费;仁和环境与长沙市城管局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餐厨垃圾收运及厌氧发酵费用根据实际垃圾收运量和收运补贴单价及厌氧发酵补贴单价进行结算;并定期进行工业级混合油购销业务邀标竞价,按批次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按合同约定进行结算。
(3)采购模式公司设有采购部,由采购部统一负责全公司的采购管理。
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作业,制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所采购的物资能够适时、适地、适质、适价地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对于在建项目,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大宗材料等的供应商。
公司对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各方面进行控制、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达到项目要求。
对于日常生产运营、办公和生活所需设备、物料、物资、劳务等,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为: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进行询价;需求部门和采购部进行技术及价格比选;需求部门和采购部确定采购单位;签订采购合同;供应商交付产品。
(4)主要产品的市场地位公司是湖南环保领域龙头企业,在中国境内占据了湖南省会长沙市六区一县全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大部分市政污泥,浏阳市全部生活垃圾及城区餐厨垃圾,宁乡市城区餐厨垃圾,平江县全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境外占据了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市全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市场份额,并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奥什市、伊塞克湖州卡拉科尔市和巴雷克奇市签订了垃圾科技处置项目框架协议,行业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固废处理项目和绿色环保能源综合体(绿电供应中心、绿色供热中心和绿色算力中心),凭借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建设和运营能力、优质的项目成果获得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未来公司在国内以及中亚、东南亚、中东、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公司运营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俯瞰图(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国家政策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明确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推动绿电、绿证与碳市场衔接,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通过“绿电直连”模式直接向用户供电,有利于改变垃圾焚烧行业传统“全额上网”单一模式,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多元收益结构,有效推动垃圾焚烧行业从“处理服务商”向“能源供应商”的转型升级。
2025年4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鼓励开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参与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同时对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定了若干细则。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提升以绿色电力和对应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为标的物的绿色电力交易规模,稳步推动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2)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一带一路”与“双碳战略”的政策引领下,产业结构将进行相应调整。
海外市场方面,国家鼓励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对中国环保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如何适应当地法律、文化、政策环境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内市场方面,国家持续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加快发展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绿色电力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利于推动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代表的绿色电力业务增长。
同时,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推动产业链的智能化、资源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生物转化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碳排放。
3)综合协同服务能力公司是环境治理行业的综合服务商,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固废综合协同处理模式,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突出,实现了节约资源、以废治废和环境综合治理目标。
一方面各类固废在处理过程中综合协同,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处理;另一方面,发挥固废处理项目的外延效应,推行环保科普、发展工业旅游,实现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有效破解邻避效应。
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积极拓展市场,已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签订总处理规模7000吨/日(含在建和筹建,其中:比什凯克市垃圾科技处置发电项目垃圾处理规模规划为3000吨/日,初期建设规模为1000吨/日,预计2025年底投产;奥什市垃圾科技处置项目垃圾处理规模规划为2000吨/日;伊塞克湖地区垃圾科技处置项目垃圾处理规模规划为2000吨/日)的垃圾科技处置项目协议。
上述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并为当地提供绿色电力。
随着上述项目的逐步建设与投产,不仅可为公司在中亚地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拓展固废处理和绿色能源业务提供坚实基础,还可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扩大公司海外固废处理及绿色能源业务版图,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保持持续的研发创新,加快推进研发成果的应用产出,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垃圾焚烧发电量、锅炉稳定运行时长、焚烧厂自用电率、餐厨提油率等关键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有效推动业绩增长。
(二)行业情况1、行业发展情况(1)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540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其中生活垃圾焚烧量为20954万吨。
近几年随着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再利用设施与体系的日趋完善,焚烧处理已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焚烧处理量占无害化处理量的比例逐年稳步增加,相关业务逐步向县域地区发展。
图22019-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和焚烧处理量(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餐厨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2021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收运体系带动处理量持续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数据,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量由2020年的17.6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5.5百万吨,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19.1%;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也从2020年的9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0亿元。
(3)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市政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国内环保领域的重难点问题,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扩大,出水标准逐渐趋严,市政污泥产量也将持续增加。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全国干污泥产量近1738万吨,其中城市干污泥产量为1505.4万吨,县城干污泥产量为232.3万吨。
根据《“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根据《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
随着我国市政污泥产生量不断增加、环保监管政策的日趋严格、污泥无害化处置比例要求的提升以及污泥处理技术的不断优化,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污泥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向着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并有望在城市和县城同步呈现较高发展态势。
图32019-2023年全国城乡干污泥产生量和处置量(数据来源:《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21625吨/天;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湖南地区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已达9600吨/天。
2023年,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为698.56万吨,公司同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为323.49万吨;从处理量来看,公司在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率为46.3%,在湖南省内排名第一,在湖南省内竞争优势明显。
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与东南亚地区积极拓展业务市场。
截至2025年5月,公司已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签订总处理规模7000吨/天(含在建和筹建)的垃圾科技处置项目框架协议,为该国境内已规划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唯一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为100%,竞争优势明显。
2)污泥处置业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湖南省污水处理厂干污泥处置量为85.4万吨,其中长沙市干污泥处置量为58.6万吨。
公司同期干污泥处置量为6.95万吨;从处理量来看,公司在湖南省市政污泥处置市场占有率约为8.1%,公司在长沙市市政污泥处置市场占有率约为11.9%,在湖南省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3)生活垃圾中转处理业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湖南省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04.16万吨,公司同期生活垃圾中转量为294.78万吨;从处理量来看,公司在湖南省垃圾中转市场占有率约为32.6%,在湖南省内竞争优势明显。
同时,公司在生活垃圾中转业务上日处理能力为10000吨(其中其他垃圾年日均8000吨、厨余垃圾年日均2000吨),单体规模全国领先,已形成良好的示范效益和品牌知名度。
4)餐厨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公司在餐厨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处理能力可达1200吨/天,单体规模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有效满足当地餐厨垃圾处理需求。
公司作为最早进入餐厨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企业之一,具有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与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为保障处理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亦使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境内地区,公司为长沙市(六区一县)、浏阳市、平江县内唯一的生活垃圾特许经营项目服务提供商与长沙市(六区一县)餐厨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项目服务提供商,在上述区域内不存在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在市政污泥处置方面,由于公司污泥处置相关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及相关文件约定了最低输送量,长沙市内的污泥处置同行业公司对公司的污泥处置业务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保持处理规模省内前列的地位。
在中国境外地区,目前公司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唯一的生活垃圾焚烧业务服务提供商。
军信有限由军信集团与排水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2011年9月6日,湖南省工商局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湘)名私字[2011]第7471号),核准拟设立的公司名称为“湖南军信污泥处置有限公司”。
2011年9月7日,军信集团、排水公司召开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军信有限设立相关事宜。
2011年9月16日,长沙市水务局(已于2019年1月24日更名为长沙市水利局)和长沙市城管局出具《关于同意成立项目公司的批复》,同意由军信集团和排水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湖南军信污泥处置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0日,长沙湘安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湘安验字[2011]第0920-3号),对军信有限设立时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截至2011年9月19日,军信有限已收到股东以货币形式缴纳的注册资本3,000.00万元。
其中,军信集团缴纳2,250.00万元,排水公司缴纳750.00万元。
2011年9月22日,湖南省工商局向军信有限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30000000092782)。
2017年3月5日,中审华所出具《湖南军信污泥处置有限公司审计报告》(CAC专字[2017]0335号),截至审计基准日2016年10月31日,军信有限净资产值为165,278,230.54元。
2017年3月6日,湖南省工商局出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湘)登记内名变核字[2017]484号),核准军信有限企业名称变更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3月8日,开元评估出具《湖南军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湖南军信污泥处置有限公司净资产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开元评报字[2017]1-012号),截至评估基准日2016年10月31日,军信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16,749.23万元。
2017年4月9日,军信有限召开股东会会议,同意根据中审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以截至2016年10月31日经审计账面净资产165,278,230.54元按照1:0.3025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中50,000,000.00元为股本,余额115,278,230.54元作为资本公积金,原公司登记在册的股东作为军信环保的发起人,公司名称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9日,军信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就整体变更股份公司事宜进行了约定。
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截至2016年10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5,000.00万股,余额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2017年4月15日,中审华所出具《验资报告》(CAC验字[2017]0028号)。
经其审验,截至2017年4月9日止,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投入的军信有限截至2016年10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165,278,230.54元,其中人民币50,000,000.00元计入股本,由军信有限股东按出资比例持有,其余净资产人民币115,278,230.54元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
2017年4月25日,军信环保在长沙市工商局完成了工商登记,并换发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00058277032XM)。
2017年6月29日,中审华所出具《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报告》(CAC专字[2017]0484号)。
经审计,浦湘生物截至基准日2017年5月31日的净资产值为56,527.78万元。
2017年6月29日,开元评估出具《湖南军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持有的股权所涉及的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权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开元评报字[2017]1-091号),经评估,截至2017年5月31日,浦湘生物80%的股权评估值为45,306.70万元。
2017年6月29日,军信环保召开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决议军信集团以浦湘生物的80%股权作价增加公司注册资本至163,055,552.00元。
经双方协商,根据中审华所出具的《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报告》,以军信集团持有的浦湘生物80%股份经审计账面值452,222,207.67元为基础,确定交易作价452,222,208.00元,军信环保向军信集团定向发行股份113,055,552股,每股价格4元。
2017年6月29日,军信集团与军信环保签订《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就增资事宜进行了约定。
2017年7月3日,中审华所出具《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CAC验字[2017]0046号),经审验,截至2017年6月29日,军信环保已收到军信集团缴纳的新增资本合计人民币45,222.22万元,其中股本合计人民币113,055,552.00元,资本公积人民币339,166,656.00元。
2017年6月29日,就本次增资,军信环保在长沙市工商局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00058277032XM)。
2017年9月18日,军信环保召开2017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决定军信环保向戴道国和何英品定向发行股份1,500万股,每股价格4元。
新增股本由股东戴道国、何英品分别以现金方式认购。
戴道国以现金方式增资3,300.00万元,其中825.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475.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何英品以现金方式增资2,700.00万元,其中675.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025.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7年9月18日,军信环保与戴道国、何英品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就增资事宜进行了约定。
2017年9月30日,中审华所出具《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CAC验字[2017]0058号),经审验,截至2017年9月27日,军信环保已收到戴道国、何英品缴纳的新增资本合计6,000.00万元,其中股本人民币1,500.00万元,资本公积人民币4,500.00万元。
2017年9月18日,就本次增资,军信环保在长沙市工商局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00058277032XM)。
2020年9月22日,军信集团分别与何俊、戴敏、戴晓国、戴道存、冷昌府、冷培培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军信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40.40万股、85.80万股、28.60万股、28.60万股、14.30万股、14.30万股分别转让给何俊、戴敏、戴晓国、戴道存、冷昌府、冷培培。
经各方商定股份转让价格为14.00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