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四方光电
- 企业英文名: Cubic Sensor and Instru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董宇,熊友辉
- 上市代码: 688665.SH
- 注册资本: 1001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2-09
- 大股东: 武汉佑辉科技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5%
- 董秘: 陈子晗
- 董秘电话: 027-81628826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覃继伟、郭龙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凤凰产业园凤凰园三路3号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湖北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碳交易 传感器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2003-05-2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00748345842P
- 法定代表人: 熊友辉
- 董事长: 熊友辉
- 电话: 027-81628826
- 传真: 027-87401159
- 企业官网: www.gassensor.com.cn
- 企业邮箱: bod@gassensor.com.cn
- 办公地址: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凤凰产业园凤凰园三路3号
- 邮编: 430205
- 主营业务: 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 经营范围: 传感器、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仪表、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智能装备的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凭许可证在核定期限内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 企业简介: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是一家从事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665.SH),2003年成立于武汉光谷,已经形成了包括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电化学、陶瓷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工业及安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科学仪器、低碳热工等领域。四方光电形成了包括四方光电总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四方光电(嘉善)、四方光电(匈牙利)四大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四方光电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被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列为中国气体传感器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最具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等多个奖项。深耕传感器领域21年,四方光电凭借长期的技术沉淀、严格的质量体系及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诸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配套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出口至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朝着传感器和科学仪器领域的国际品牌迈进。
- 商业规划: (一)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13.21万元,同比增长26.23%。主要原因为:公司继续深耕主营业务,研判市场机会,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其中公司在汽车电子、科学仪器、智慧计量等领域的销售收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工业及安全业务的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暖通空调业务的销售收入出现回升,实现正增长;受2023年一季度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政策调整使得呼吸支持、肺康复等器械设备需求大幅增加,而2024年相关需求恢复到正常水平等行业因素所致,公司医疗健康业务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275.28万元,同比下降15.03%。主要原因为:布局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支出增长所致,(1)因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费用、员工人数增加以及职工薪酬增长,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3.49%,增加2,519.53万元;(2)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加大了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增加了产品研发的直接投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7.60%,增加3,091.88万元;(3)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公司持续壮大营销体系人才队伍,同时中介服务、广告费有所增加,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90%,增加1,874.14万元;(4)因公司募投项目支出导致存放募集资金账户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90.83%,增加927.80万元。(二)主要研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研发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研发成果激励机制,健全研发项目的立项与评审制度,确保研发工作的高效推进。在研发基础设施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建成12个具备专业能力的实验室,包括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实验室、电磁兼容(EMC)实验室以及三综合(振动、温度、湿度)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配备了超过100台先进仪器设备,覆盖了材料科学、气体流量计量、声学检测、气候环境与机械可靠性、电学及电磁兼容性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公司取得显著合作成果。公司继续保持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关系。2024年5月,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项目获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揭榜挂帅”专项;2024年8月,公司“企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获立项公示;2024年10月,公司与湖北美术学院举行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智力共享、学生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公司创新发展;2024年11月,公司荣获“东湖高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奖补”,彰显了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实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1,316.02万元,同比增长37.60%,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96%。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382名,占员工总人数的22.14%,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56名。公司目前共有博士人才8名,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进站博士后2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5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获得有效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公司拥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自然资源部国土碳汇智能监测与空间调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为研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创新保障。其中,2024年12月,公司申报的第31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复核进入公示,2025年3月正式获批;该资质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认定审核过程严格、认定结果权威,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三)主要业务情况1、暖通空调业务市场回升,检测仪/控制器产品放量报告期内,公司以民用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为主的暖通空调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57%,在经历前几年的下滑后,该业务2024年实现回升。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空气净化等暖通空调设备正朝着智能化、多功能集成化的方向不断演进。公司持续巩固粉尘传感器、CO传感器、甲醛、VOC传感器等产品在环境电器等领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凭借多传感器技术平台的组合优势及一站式配套服务体系,公司已实₂现从注塑、SMT、传感器到整机一体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成功新增多家重量级环境电器合作伙伴,并提供ODM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协同、整合风扇、负离子、等离子等资源,公司正积极开拓智能油烟机、洗碗机、冰箱及制冰机等新应用领域。2、工业及安全业务大幅增长,技术创新引领发展新动力报告期内,公司以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微型红外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01%。公司工业及安全业务主要包括冷媒泄漏监测、安全环保、燃气泄漏监测、储能热失控监测等产品,其中以冷媒泄漏监测和安全环保领域的收入贡献较大,其它领域的产品在加速推向市场。在新型冷媒泄漏安全监测领域,公司已建立了空调企业实验室研究设备、第三方认证认可实验室设备、空调/冷媒产线环境泄漏报警仪以及空调配套的泄漏报警传感器等一整套完整的冷媒监测解决方案。2024年6月,ULSolution向公司颁发了基于UL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认证证书,这不仅彰显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产品产业化方面的卓越能力,还加速了公司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报告期内,公司已向国内外头部空调企业批量供货,并积极拓展新的项目合作机会。在工业过程领域,公司继续开拓并服务于酒窖安全监测、生命科学仪器安全监测、电力安全监测等应用场景。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产业配套,推出包括NMP气体泄漏报警器、电解液泄漏传感器/检测仪等产品,为电池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环境监测等环节提供全面的保障解决方案;在半导体行业气体检测领域,公司推出的在线尘埃粒子计数器以及核心零部件激光尘埃粒子计数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百级、千级、万级、十万级等洁净室环境;推出的红外气体传感器,可用于半导体沉积和清洗工艺的端点检测、腔室清理终端检测,能够减少清洁时间,节约成本,提高产量;推出的激光微水传感器,可应用于半导体产业、化工过程控制、实验室气体分析和在线检测等多种痕量水检测的场合;推出的微量氧分析仪,可实现工业过程中ppm级别氧浓度的测量,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空气分离、惰性气体焊接等领域,为关键的过程控制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性能。在燃气泄漏安全监测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燃气安全政策新要求,通过非分光红外(NDIR)、可调谐激光光谱(TDLAS)等技术赋能,推出甲烷(CH4)、丙烷(C3H8)等可燃气体泄漏监测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红外/激光甲烷传感器已与多家主流报警器厂商达成合作,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同时,已有多家客户采用公司光学传感器方案,顺利取得报警器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在储能热失控安全监测领域,针对PACK级探测需求,公司推出了长寿命、免维护、低成本的传感器方案,已开始批量供应烟雾传感器和漏液传感器。3、汽车电子业务稳健拓展,陆续收获汽车客户新定点报告期内,公司以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高温气体传感器为主的汽车电子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97%。①在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方面,公司持续稳步推进已获项目定点的产品交付工作,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客户拓展力度。公司在原有客户的新项目拓展以及订单转化上均有所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披露的汽车舒适系统配套传感器项目定点金额累计8.17亿元。利用公司传感器平台化的技术资源,公司拓展了包括CO2+PM2.5传感器、PM2.5+AQHS传感器等多种集成传感器模块,并进一步延伸拓展香氛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汽车座椅通风风扇等车内空气质量改善装置产品,目前均已实现批量供应。②在高温气体传感器方面,公司在海外市场大规模配套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内前装客户市场。乘用车氧传感器的前装开发和验证正在稳步推进;氮氧传感器在国内前装市场已经正式配套销售;在摩托车领域,公司开发的专用氧传感器已经批量出货。③在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方面,公司基于激光拉曼技术的锂电池热失控产气和电池充放电过程产气在线检测方案,已经获得主流电池企业及研究机构的认可和订单;公司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入围国内车企及头部电池企业供应商库,并开始批量供应烟雾传感器、氢气传感器等产品,同时持续推进与海外客户的技术方案交流及送样测试。4、医疗健康业务场景丰富,战略延伸布局医疗器械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以超声波氧气传感器为主的医疗健康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2.32%,主要系2023年一季度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政策调整使得呼吸支持、肺康复等器械设备需求大幅增加,而2024年相关需求恢复到正常水平等行业因素所致。公司围绕呼吸系统进一步丰富医疗健康产品线,在医疗传感器配套方面,公司新增可替代进口顺磁氧传感器的激光氧气传感器,可应用于重症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同时基于与国内制氧机客户的长期合作,公司配套提供风扇、压力传感器及控制板PCB等全套解决方案;在医疗器械方面,公司整合核心技术资源,重点布局高端医疗器械ODM合作,产品线涵盖CPET心肺运动、手持肺功能仪、DLCO肺功能仪、营养代谢分析仪、呼吸训练器等整机产品。5、智慧计量业务市场稳步开拓,持续深耕超声波技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以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组为主的智慧计量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37%。公司继续深耕超声波技术的研发,优化硬件方案、结构方案和软件算法,凭借超声波燃气表的供应链优势及批量化的制造能力,公司超声波燃气表产品在国际市场拓展稳步推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并赢得良好的市场声誉。2024年2月,公司生产的民用、工商业超声波燃气表顺利通过上海市燃气设备计量检测中心可靠性测试并正式取得检测报告,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超声波燃气表行业中最为严苛、难度最大、公信力最强的测试,这是对公司超声波计量领域技术能力、专业水准、管理水平的重要肯定。2024年5-6月,嘉善四方取得了以JF2012-2022《超声波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为依据的六种规格的超声波燃气表型式批准证书,助力相关产品进入国内市场。2024年10月,公司参与JB/T《超声波气体流量传感器》行业标准起草工作,有助于行业技术规范化、推动整体技术水平提升。6、科学仪器业务持续增长,紧抓“双碳”及国产化机遇报告期内,公司以环境监测为主的科学仪器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5%。在环境监测领域,公司积极开发温室气体分析仪器等碳计量相关市场,目前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正在国家环境总站进行性能验证,围绕船舶和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产品已开始批量交付并已导入国内知名的船舶设备企业。在发动机排放领域,公司围绕“国六b”开发的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已开始批量交付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四方仪器与国家级权威实验室合作,完成首套海外轻型车欧六标准的CVS系统销售,打造高端测试仪器在汽车检测方面的标杆案例,2024年10月,四方仪器凭借在发动机排放检测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对移动源污染控制的积极贡献,荣获中国国际内燃机及动力装备博览会30周年“优秀贡献奖”。在工业过程领域,公司加大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氨逃逸分析仪、原位激光气体分析仪等产品开拓力度,继续推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激光拉曼技术的新业务应用,成功拓展至煤化工高压气化炉的复杂工况监测领域。通过激光拉曼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案例,实现了国产激光拉曼技术对进口在线色谱仪的替代,显著提升了现场在线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目前,已有多个煤化工客户的项目进入验收准备阶段。2024年7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多组分在线检测及热值检测技术应用成功入选《2024年度智慧化工园区适用技术》目录,并获得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这不仅是对四方仪器技术创新实力和在多组分气体在线检测领域卓越表现的肯定,也是对其在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进程中所做贡献的认可。公司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气体分析系统正在电池龙头企业进行性能验证和市场导入;服务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的气体分析仪器也在积极导入市场。此外,四方仪器参与起草的北京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JJF(京)130-2024《重型汽车氮氧化物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氮氧化物检测技术,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7、低碳热工业务实现突破,提供全新的行业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通过战略性收购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公司成功整合了燃气壁挂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关键资源,不仅优化了产业链布局,还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公司继续加大对低碳热工领域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充研发团队,并建成热工产业新实验室。通过引进研发和测试设备,公司现已具备了全套燃气壁挂炉智能燃烧系统实验条件,实现了低碳热工技术水平的新突破,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在诺普热能冷凝式热交换器和精鼎电器全预混电动零压式燃气空气比例阀产品的基础上,结合自主研发的燃气壁挂炉控制器和超声波空气/燃气流量传感器,面向燃气供热行业首次推出了可标准化批量应用的C210和C220壁挂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现阶段已进入众多壁挂炉客户的测试和验证阶段。此外,公司开发的V100步进电机式燃气比例阀、C240燃烧控制芯片、燃气热值传感器、65kW/99kW商用燃气锅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等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继续丰富公司低碳热工产业板块。(四)主要管理情况1、开展产业链投资并购,布局产业关键环节公司于2023年4月战略投资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核心部件领域诺普热能、精鼎电器,通过受让出资额并增资的方式,取得诺普热能57.14%的股权和精鼎电器51%的股权。三方的深度合作,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涉及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燃烧器、燃气比例阀、变频直流无刷风机、气体传感器、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领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依靠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双碳”目标的产业大机会,促进我国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产业向高端品牌发展。2、加强嘉善四方运营管理,生产经营运行有序在运营管理方面,嘉善四方已建立起了一支由高素质管理干部和优秀员工组成的专业队伍,为进一步提升研发和营销实力,嘉善四方于2024年4月成立了四方光电(嘉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力推动公司高端人才的引进;在产能扩增方面,嘉善四方已批量生产超声波燃气表、车载气体传感器、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汽车座椅通风风扇等产品;医疗散热风扇、壁挂炉高温生产线均已准备就绪;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嘉善四方已实现电子件、注塑件的自主生产。3、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国际化布局为进一步加速国际化布局,公司以匈牙利四方为主体,积极筹划匈牙利生产基地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匈牙利生产基地的厂房购置,并按照规划有序推进装修改造工程,与此同时,公司在国内基地提前组装、测试生产线,待产线完成安装调试后,将确保匈牙利生产基地的顺利投产。匈牙利四方工厂将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公司产能等情况分阶段规划匈牙利四方生产基地的发展路径,这将提升公司对欧洲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推动海外业务的持续较快发展。4、强化团队文化及人才建设,提升人才吸引力公司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策略,持续强化内生式人才储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实施“铸将行动-研发/营销干部训战营”“启航计划-班组长能力培养项目”等专项人才发展计划,推荐管理干部进修中欧商学院总经理班,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公平的晋升机制与多元化成长路径,有效支撑了公司业务创新和技术人才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在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新增2名员工分别入选东湖高新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高端管理人才和东湖高新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进站博士后2名,公司博士人才总数达到8名,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打造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通过持续开展“第三届龙舟赛”“2024年环湖健康跑”“陶艺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员工归属感。这些举措不仅从ESG的视角体现公司对人文关怀的重视,还进一步提升了员工满意度。报告期内,公司向42名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继续深化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5、ESG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将ESG建设深度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建立了ESG工作体系,编制了首份ESG报告,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司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由董事长熊友辉先生直接领导,负责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涵盖从整体发展规划到实际工作落地的决策与监督。多措并举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成功落地嘉善园区与武汉技术中心两个屋顶绿电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可超100万度,有效提升绿色电力的使用。公司首次完成2个新产品的碳足迹测算工作,满足客户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也积极推行节能降耗,优化设备核心部件,精细管理生产用电,启用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等;供应链管理上,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部分实现本地供应商采用周转箱代替一次性纸箱包装。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