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集装箱和散杂货的港口装卸、堆存及船舶港口服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港口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装卸搬运;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租赁;船舶拖带服务;国际船舶管理业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港口理货;化肥销售;水上运输设备零配件销售;五金产品零售;供应链管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部湾港股份)是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部湾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
北部湾港股份原名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新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199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港口行业及广西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2013年实现钦北防三港整体上市,后更名为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
三港整体上市后,北部湾港成为全国率先完成区域港口一体化的企业,是广西主要的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商。
近年来,北部湾港股份强化经营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港口转型升级,紧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构建"向海经济"新格局。
北部湾港股份经营业务包含货物装卸、港口仓储、港口拖轮、外轮理货、无船承运等,经营范围主要覆盖广西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等。
北部湾港北靠渝、云、贵,东邻粤、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经济优势的出海通道。
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让北部湾港成为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连接节点。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北部湾港,提出以"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的标准,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与上海港、广州港等港口一并列为国际枢纽海港,为北部湾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描绘了新的蓝图。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做好广西工作提出了"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提出"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近年来,在自治区和北部湾港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北部湾港股份强化经营管理,深化改革创新,以"四个一流"为标准,贯彻落实"谨慎经营、居安思危、节约办企、现金为王、创新为要"五大经营发展理念,以"智慧、绿色、平安"港口建设为主线,推动港口转型升级,紧抓"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
2024年,北部湾港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8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81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15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30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能力3.9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能力980万标箱。
截至2024年底,共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0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49条(远洋航线6条),内贸集装箱航线31条,通过北部湾港现有航线网络可通达全球集装箱港口,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外贸直航航线主要覆盖东南亚、日韩、北美、南美、南非和太平洋岛国;内贸直航航线,可覆盖国内营口、天津、青岛、日照、太仓、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厦门等多个港口。
北部湾港形成一港三域协同发展格局,明确港口相对差异化分工推动资源集中。
其中,钦州港区重点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油品运输中转基地,兼顾临港企业散杂货;防城港区打造大宗散货集散枢纽,兼顾配套临港集装箱功能;北海港铁山港区重点服务临港企业、桂东南区域企业。
三港通过支线驳船,促进三港域班轮共享、运力衔接、功能组合。
生产经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北部湾港(本港)货物吞吐量从2017年的1.56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3.28亿吨,年均增长率达11.1%;其中集装箱从2017年的227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901.5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达21.8%。
近几年,北部湾港股份先后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百强奖、"全国物流行业抗疫先进企业"、入选"中证500指数样本股",成为广西五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单位之一。
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荣获2014年-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2021-2022年度西部物流百强企业、2021年中国物流优秀服务商、2023-2024年度西部物流特别贡献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国企系统"数字化标杆企业"、2020-2024连续五年荣获广西物流企业50强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多次受到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一)港口行业基本情况公司所属的港口行业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全球约80%的货物通过海运运输,港口作为连接陆运和海运的关键环节,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能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投资、物流、制造、贸易等增长。
2025年,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出台《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关于优化口岸开放布局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文件,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围绕标准引领、绿色转型、效率提升三大主线协同发力,以基础设施数字化、多式联运联通、新能源装备普及和智能港航系统建设为抓手,推动运输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及安全绿色发展;推动靠港船舶100%使用岸电,实现港口岸电供应与船舶受电设施精准匹配;统筹布局沿海、边境、航空、内河口岸,打造重点枢纽和区域节点,推动口岸智慧监管、无纸通关、多式联运“一单到底”,全面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此外,为应对外部挑战,今年以来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
内需市场逐步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增长动力;“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的深入实施有力提升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推动港口业务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2025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90,348万吨,同比增长4.0%;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2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9%,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稳步增长。
(二)公司的行业地位情况公司是广西沿海主要的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商,运营的北部湾港北靠渝、云、贵,东邻粤、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便捷出海口,是连接我国西部12个省区与东盟十国、面向太平洋经济圈的国际门户和国际枢纽。
2013年,北部湾港实现钦北防三港整体上市,三港通过支线驳船,促进三港域班轮共享、运力衔接、功能组合,形成一港三域差异化分工、协同高效的发展格局。
其中,钦州港区重点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油品运输中转基地,兼顾临港企业散杂货;防城港区打造大宗散货集散枢纽,兼顾配套临港集装箱功能;北海港铁山港区重点服务临港企业、桂东南区域企业。
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等重大机遇,叠加海铁联运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公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位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2025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港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前十,公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7,446.64万吨,同比增长10.95%,占广西北部湾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的73.18%,其中集装箱完成475.85万标箱,同比增长10.15%,占广西北部湾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100%。
(注:此处“广西北部湾港全港”是指包括公司运营内及运营外的广西北部湾港所有港口。
敬请投资者注意)(三)公司主要业务情况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和散杂货的港口装卸、堆存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等,并从中获取收益。
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港口装卸堆存、拖轮业务、理货业务和代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扩大服务网络。
加强与铁路公司、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企业的协作,优化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和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的内陆无水港和海铁联运班列运营布局。
同时,加强北部湾港的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网络建设,持续加密东南亚、印巴等流向的航线,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吸引更多货源,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吞吐量,带动公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加强货源组织。
公司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千万标箱货源组织专班筹备工作,全面开展货源摸底、组织工作,通过高效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货源组织效率。
二是拜访广西各地市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队及相关企业,就共同服务实体企业、推动更多货源经北部湾港中转达成共识。
三是积极与船公司、货主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为北部湾港带来了更多的货源和客户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加强与铁路局的联合营销,充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口价优势,积极组织和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不断挖掘发展潜力,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通过高质量建设重大项目、打造标杆工程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步推进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北部湾港综合服务能级。
同时,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主线贯穿港口建设、生产、运营等经营活动全过程,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为北部湾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深化新质生产力赋能。
公司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部署北港网智能问答机器人等智能助手的应用,开展人工智能与复合导航等技术在港口多式联运、港口群联合调度、生产业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推动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数据协同共享服务,全面提升港口效能,促进业绩增长。
北海市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系1989年12月20日经北海市人民政府(1989)159号文件批准重组设立的交通运输企业。
公司公众股于1995年11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日前,公司名称由“北海市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由“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