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振东制药 - 300158.SZ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1-0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李安平
企业英文名
Shanxi Zhendong Pharmaceutical Co.,Ltd
成立日期
1995-11-15
董事长
李昆
注册地
山西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振东制药
股票代码
300158.SZ
上市日期
2011-01-07
大股东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0.06 %
董秘
王哲宇
董秘电话
0355-8096012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杨敏兰;郭雪林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40400729655415C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山西
成立日期
1995-11-15
法定代表人
李昆
董事长
李昆
企业电话
0355-8096012
企业传真
0355-8096018
邮编
047100
企业邮箱
zqb@zdjt.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光明南路振东科技园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肿瘤、毛发、消化、泌尿、心脑等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种子种苗抚育、种植、加工、仓储、饮片于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

经营范围:药品生产:原料药(比卡鲁胺、甘草酸二胺、帕米磷酸二钠、美司钠、盐酸法舒地尔、硫酸氢氯吡格雷、羟苯磺酸钙、瑞格列奈、苹果酸阿莫曲坦)、抗肿瘤类原料药(盐酸伊立替康、盐酸托泊替康、盐酸尼莫司汀、盐酸吉西他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依西美坦、卡莫氟、来曲唑、盐酸米托蒽醌、异环磷酰胺、硫酸长春地辛、卡培他滨、达沙替尼、硼替佐米)、小容量注射剂(含抗肿瘤药)、冻干粉针剂(含抗肿瘤药)、片剂(含抗肿瘤药)、硬胶囊剂(含抗肿瘤药)、颗粒剂、散剂、中药提取生产制造。消杀剂系列产品、卫生用品销售;食品经营:保健品(仅限分支机构经营);新药品开发(仅限研究);货物进出口;道路货物运输;房屋租赁;药品检测;检验检测服务、化妆品零售、化妆品批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10月1日,以石油贸易起步,7年做成全国民营行业第一;2002年转型制药,8年打造山西省首个创业板上市公司。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涵盖“中西制药、保健功能食品、健康护理用品、中药材种植”四大板块,有长治振东、大同泰盛、屯留五和堂、太原安欣、中药材开发、饮片科技、五和医养堂、健康护理8大工业企业,下辖32个子公司,拥有4大研发平台,是食品安全通过国际HACCP认证,产品检测通过国际CNAS认证(药品、保健功能食品、中药材检测结果国际通认)的健康产业集团,总资产137亿元。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国家专利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研究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具科技创新力中药企业、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是全国文明单位,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扶贫先进单位”“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商学院制,把企业当作学校治理,下设营销、生产、科研等15个系。

实行“师生互促”“内部职称”“自我育能”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流程化”“工作程序化”“管理三字经”等管理模式,推出“制度表格化”“三三模式”“导师制”“自我培训”四大发明。

多年来,企业遵循“顺其自然、进二停一”的发展理念,经过不断总结,塑造了“阳光为天、诚信为地、亲和为人、简单为路、责任为站”五大文化,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振东秉承“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核心价值理念,争做“山西名片、中国名牌、国际品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奉献!

商业规划

(一)行业的发展情况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医疗保健消费需求日渐旺盛,高质量、高层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持续增加,医药行业格局将不断优化,发展趋势长期向好。

同时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等特征,是典型的弱周期行业。

当前,在全国各行业推行“反内卷”策略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也积极推进反内卷工作。

中国药品集中采购正从以价格为导向,逐步向以价值为导向转变。

以药品集中采购为代表的医药行业即将步入“质价平衡”的新阶段。

中国医药行业的“反内卷”进程,本质上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范式革命。

通过优化集采规则、在创新药研发上取得突破、开展资本并购整合以及进行全球化布局,行业正逐步构建“质价平衡、创新驱动”的新生态。

创新药领域: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新药”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以来,我国政策层面对创新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强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创新药”,明确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一系列鼓励创新药研发与医药产业升级的支持措施相继发布,从优化医保政策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到缩短创新药审评审批时限、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再到今年7月1日公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进一步完善了对创新药全链条的支持举措。

不仅提升了创新药的市场可及性和吸引力,同时进一步支持药企加大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国家药监局统计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

仿制药领域:近年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发布,陆续出台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新政策以及一批强化行业监管的相关办法,促使我国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药品评审报告》,2024年建议批准化学仿制药上市申请3041件,其中首仿品种289个,有效满足了临床患者对高质量仿制药的需求。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对于第11批集采在中选规则方面作出调整,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地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此次规则调整,有助于防止医药行业尤其是仿制药行业的非理性竞争,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仿制药倾斜,加速产业升级。

随着医保控费政策趋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及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原本数量众多、市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仿制药行业现状将被打破,行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低端仿制药产品市场份额及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毛发领域: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提升以及“颜值经济”的兴起,毛发健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头发健康,包括脱发、白发、油性头发、干性头发、头皮屑、头皮炎等问题。

消费者对毛发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不再仅仅将其视为美容问题,更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人们更愿意为改善毛发健康投入资金和时间,进一步推动了毛发健康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毛发医疗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消费需求升级与科技创新共同驱动的产业变革。

据《2024年中国毛发健康管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及《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已突破2.5亿人,且每年以15%-18%的速度增长。

同时,脱发问题愈发趋于年轻化,《2024中国脱发防治白皮书》显示,24岁前出现脱发征兆者占比60%,30岁人群脱发率达83%。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防脱药品市场规模达47亿元,同比增长31.5%,预计2027年将达到101亿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转变和提升,毛发医疗市场将有更广阔前景,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中医药领域:近年来,中医药领域迎来了多项关键性政策文件的发布,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实施,这些积极举措对中医药行业的整体繁荣与景气度的显著提升产生了极为正面的推动作用。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中提出,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推广。

实施中药商标品牌战略,培育中国知名中药商标品牌,鼓励各地打造优势区域品牌。

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快中药新药上市等。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中药行业不断迎来新发展、新机遇。

随着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全程加速,医保支付政策倾斜支持,药企新药申报积极性明显提升。

根据药智数据,2025年上半年共有14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获批数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

从注册类型看,3类新药有8款,占比57.14%;1类新药有4款,占比28.57%,2类新药有2款。

2025年上半年共有26款中药新药申请上市(含当年获批及未被批准),约占2024年全年数量的67%。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共有52款报产在审。

政策红利与市场化改革正重塑中药产业格局,未来,随着行业政策发布、标准不断完善、上下游链条打通、现代化管理加快,我国中医药行业将继续稳步向前,在全球范围内健康长远发展。

(二)主营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肿瘤、皮科、消化、泌尿、心脑等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种子种苗抚育、种植、加工、仓储、饮片于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独家产品或剂型11个,共有589个批文,441个品种,13个剂型,其中250个品种被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收录,医保产品占比56.69%。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四)经营模式1、营销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公司采用专业化推广的销售模式,建立专业团队进行学术推广与营销。

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覆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同时,公司运用CRM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提升客户管理效能,确保药品信息准确传达,旨在通过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提升医药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

①处方药销售公司处方药销售主要采用临床自营模式,通过深挖客户数据,开展精细化学术推广,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设有肿瘤、皮科、心肾、消化4大管线,并进行各层级终端的开发与专业化推广,现已覆盖全国81%的地级市、87%的县级市、2万余家医疗终端。

公司核心产品组合丰富,主要包括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西黄丸、醋酸阿比特龙片、比卡鲁胺胶囊、芪蛭通络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

通过专业化推广和精准营销,公司持续巩固市场优势地位,推动核心品种的稳定增长。

②OTC销售公司OTC销售采取以自营为主的销售模式,通过公司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进行药品专业化推广和销售,在上述基础上,公司辅以分销商覆盖模式,与地方经销商合作,利用其区域市场的深度渗透能力,确保产品能够广泛分布到各个角落,尤其是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

此外,公司与大型连锁药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统一的合作协议,确保产品在连锁系统内部的各个节点都能得到有效展示和销售。

公司通过多元化的销售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③基层销售公司基层销售主要依托商控、终控两大模式,涵盖社区卫生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单体药店、民营医院等六大渠道。

公司以脾肾两助丸为抓手,以中药类产品集群为增长引擎,通过品牌驱动实现“群品进终端”。

目前公司营销网络已实现规模化布局,已覆盖经销商626家,代理商287个,诊所、民营医院5,000家,单体药店3,000家。

公司对外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认知度;对内深化专业化学术推广,增强终端服务能力。

通过重点市场的精耕细作,核心产品如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脾肾两助丸、感冒清热颗粒、大山楂丸等均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巩固公司在基层医疗市场的领先地位。

④线上销售公司线上销售持续深化传统电商、兴趣电商、私域电商的渠道布局,强化与各平台合作,精准渠道布局。

公司通过打造线上毛发专家形象等差异化举措,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进一步精优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专业、高效、定期的健康咨询,以数据化、标签化、全程化的跟踪管理获得消费者信赖。

2、研发模式公司采用“自主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构建完善的研发体系。

自主研发模式:公司在国内设立了三大专业化研发中心,形成差异化分工、协同发展的研发格局。

主要包括上海新药创制中心、北京药物研究院和长治科技中心三大研发中心。

其中,上海新药创制中心以创新药发现、设计和靶点验证为主;北京药物研究院以仿制药、复杂制剂、原料药工艺研究为主。

合作研发模式:公司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方面,公司与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振东中-澳分子中医药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中药大品种的作用机理研究和药材的道地性研究;另一方面,公司构建了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科院药物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研发网络。

通过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有机结合,公司建立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研发机制,为持续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3、生产模式公司生产实行“以销定产”模式。

公司营销中心负责制定年度销售计划,生产企业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季度销售计划制定物料采购计划;根据月度市场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制定排产计划,整个过程中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把控,以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4、物料管理模式公司建立了贯穿物料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通过标准化、协同化、数字化三大核心策略持续提升供应链效能。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实施物料品类统一管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在协同运营方面,强化集中采购效率,建立产、供、销、研协同联动机制;在数字化赋能方面,部署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追溯与智能管控。

公司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需求预测模型、深化库存协同和完善多维度数据库,实现精准采购决策。

同时,公司也建立了包含“周复盘、月考核”机制的供应商多维度科学评估体系,确保物料供应质量。

物流环节,公司通过搭建智能监控平台和优化配送网络,实现运输全程可视化和精准配送。

该体系全面提升了公司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为公司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物料保障和成本优势。

5、种植模式公司创新推行“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的产业化种植模式,通过多方协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该模式下,政府负责政策支持与监督管理,企业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包括优质种子种苗供应、生物农药肥料配送、专业种植技术培训,以及保护价收购和预付款等保障措施;合作社则负责组织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

通过建设现代化仓储体系,公司有效解决了中药材储存环节的质量控制难题。

同时,公司成立的山西省首家持证中药材种子种苗公司,不仅开展道地药材种源繁育和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更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了从种植源头到仓储加工的全链条质量管控,切实保障了药材品质,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五)业绩驱动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694.20万元,同比下降3.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13万元,同比下降74.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7.64万元,同比减亏73.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亏,主要得益于(1)公司核心产品达霏欣米诺地尔擦剂、西黄丸等产品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销量稳步提升,公司已有品种的持续放量为公司的整体销售收入提供了稳定支撑;(2)新品生发片及生白颗粒已于2024年上市销售。

其中生发片与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形成内服外用协同治疗方案,产品组合优势显著增强,新品生白颗粒快速推进全国市场覆盖,已完成28个省份挂网工作,新品的上市丰富了公司产品管线,为销售增长提供重要动力;(3)公司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同时严格实施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有效减少亏损源。

产品管线的持续扩充、新品销量的提高以及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共同促进了公司营收质量的改善与健康度的提高。

(六)报告期及去年同期销售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药品信息(七)报告期内公司生产销售的药品在国家级、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的中标情况(八)报告期内公司处于注册申报阶段的产品情况(九)报告期内,公司无药品新进或退出医保药品信息。

发展进程

本公司前身为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8日经长治县计划委员会长县计工字[1995]第53号文件《关于成立―山西金晶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批准设立,并于1995年11月15日取得山西省长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注册号为F11087273-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原注册资本500.18万元,股东以货币资金出资。

出资额已经长治县审计事务所验证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