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国新能源
- 企业英文名: Shanxi Guoxin Energy Corporation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617.SH
- 注册资本: 192919.177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2-10-13
- 大股东: 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6.19%
- 董秘: 张帆
- 董秘电话: 0351-2981617
- 所属行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志红、董新明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山西示范区中心街6号
- 概念板块: 燃气 山西板块 沪股通 低价股 融资融券 AB股 天然气 央国企改革 长江三角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西
- 成立日期: 1993-11-04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40000607220384L
- 法定代表人: 聂银杉
- 董事长: 刘军
- 电话: 0351-2981617
- 传真: 0351-2981616
- 企业官网:
- 企业邮箱: zhangfan600617@163.com
- 办公地址: 山西示范区中心街6号
- 邮编: 030032
- 主营业务: 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相关咨询;天然气开发利用与咨询服务;燃气经营:天然气、乙醇的销售、管道输送服务;储气设施租赁服务;集中供热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供热系统技术咨询及维修;天然气灶具、仪器仪表设备的生产、加工、销售;信息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进出口
- 经营范围: 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天然气开发利用与咨询服务;燃气经营:管道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储运、配送、销售;管道输送服务;储气设施租赁服务;集中供热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供热系统技术咨询及维修;天然气灶具、仪器仪表设备的生产、加工、销售。
- 企业简介: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前身为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4月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92)292号文批准,采用公开募集方式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2年10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现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40000607220384L的营业执照。 公司原主营贸易业务、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业务,经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转向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和运营,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天然气及煤层气。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指示精神,深入谋划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长输管网、城市燃气、燃气销售、液电调峰、新能源五大业务板块,做实、做优燃气主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持之以恒地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向着更高水平稳步迈进。(一)积极融入全国管网,持续优化管网结构积极投身构建“全国一张网”宏伟蓝图,融入全国天然气统一大市场。通过构建高压环网、优化中压环网,打通调运堵点和输送瓶颈,进一步提升省内管网与国家管网的互联互通。一是持续加深与国家管网集团合作,利用国家管网榆济线、陕京线等干线优质管容,确保省外业务托运畅通;二是对接国家管网市场部、客户服务中心,高质量完成分散受理、管容释放、日计划、月计划提报、管输费结算等各项操作,为管道气托运业务保驾护航;三是畅通我省资源上下载渠道,全力推进下载事宜。(二)优化上游气源结构,拓展下游终端市场一是深化与气源单位沟通合作,积极引入更多平价气源,优化资源池结构,同步推进区域管网互联互通,构建泛区域网,形成区域公司规模效应与优势;二是紧密围绕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产业布局,关注重点产业集群,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对重点用户和潜在用户展开深度对接。通过“以量换价”的创新营销模式、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的精准销售策略,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三)提升资源筹措质量,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持续深化销售体制改革,一是稳固原有销售经营方式,通过减少高价气采购量、采用中长期合同采购模式、增加省内煤层气资源采购等方式,降低高价资源对采购均价的影响,有效降低公司综合采购成本,实现资源采购稳价稳量,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二是不断开发新业务,创新开展售电业务,积极开发代理用户,加强现货市场交易规则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恰当的交易策略,提高整体售电业务收益;三是进一步加深与中石油公司业务合作,提升管网及液化设备利用率,新增存储业务,调节公司气量峰谷差及不平衡系数,转移年度储气业务风险,增加公司利润增长点。(四)聚焦高效运营管理,突破液电调峰效能一是全面推进平台赋能,完善LNG产采运销一体化平台,扩大市场服务整合能力。通过构建数据与业务平台,完善全链条数据采集与共享体系,推动数据要素赋能生产优化,提升LNG产业链新规模;二是继续推进储气业务市场化。以市场化为导向,完成储气成本精准核算、价格体系构建等前期筹备工作;三是激发电力市场潜力,利用好当前能耗水平与原料气成本竞争优势,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加快燃气机组主营业务市场化转型。(五)深耕细耘科技创新,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始终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微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实现利用沼气二氧化碳和沼液微藻养殖高效固碳减排科研技术开发产业化;二是探索混合发酵工艺,利用沼气模拟实验室以糠醛渣为原料开展技术研发,开展了牛粪与糠醛渣混合发酵产沼气实测,产气率有效提高。(六)彰显国企责任担当,扛起民生保供责任公司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层层压紧压实冬季保供主体责任。面对采暖季供气复杂形势,公司组织做好冬供期间设备维护保养、隐患排查整改、应急处置保障等工作。一是与中石化合资平台继续合作开展属地资源销售、虚拟储气、夏储冬采等成熟良性业务,实现冬供资源和经营效益“两手硬”;二是省内市场完善落实“政企联动三方保供”模式,精准把握供需关系动态,迎合市场需求,强化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双保障,坚决兜牢全省重点用气需求保障,展现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七)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壁垒公司通过燃气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监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管理处、所辖站场、分子公司开展日常安全检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夏季汛期、冬季保供期等重点时段,着重对第三方施工、采空区、高后果区等区域进行安全检查,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的多重措施,深入推进管道安全管理,通过一系列检验检测、重点维护维修以及技术改造,全方位消除设备隐患,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为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八)财资管理提质增效,统筹谋划降低成本公司聚焦提质增效,精准管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实现量利协同增长。一是梳理新增银行授信,维护并优化授信额度,提前评估公司资金情况,实现融资结构由短期到中长期的优化,切实保障公司资金充足不冗余,确保调度高效;二是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寻求新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支持,通过置换高成本贷款、降低贷款利率、提前归还贷款、上调协定存款利率等方式,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