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金盾股份
-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JINDUN FAN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300411.SZ
- 注册资本: 40652.000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4-12-31
- 大股东: 王淼根
- 持股比例: 12.51%
- 董秘: 管美丽
- 董秘电话: 0575-82952012
- 所属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吴慧、王飞燕
- 律师事务所: 天册(上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工业园区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核能核电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5-12-2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7829495191
- 法定代表人: 王淼根
- 董事长: 王淼根
- 电话: 0575-82952016,0575-82034999,0575-82952012
- 传真: 0575-82952018
- 企业官网: www.jindunfan.com
- 企业邮箱: zqb@jindunfan.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工业园区
- 邮编: 312363
- 主营业务: 专业通风系统设备及相关服务,建筑安装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风机、风扇制造;风机、风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减振降噪设备制造;普通阀门和旋塞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阀门和旋塞研发;阀门和旋塞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机械设备销售;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密封件制造;通用设备修理;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软件销售;软件开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地铁、隧道、核电、军工等领域通风系统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公司总资产超20亿元,已成为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军民融合高端设备及系统研发制造商。金盾股份是地铁隧道通风系统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新加坡地铁、上海人民路越江隧道、无锡太湖隧道、兰渝铁路、新加坡色拉亚岛-奈岛隧道等国内外近300多项地铁、隧道工程,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作为行业首批取得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级风机、风阀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之一,公司核电产品安全运行在秦山核电、福清核电、三门核电、海阳核电、陆丰核电、方家山核电、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国内外核电项目。作为工民建领域通风系统重要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网球馆、青岛奥帆基地、成都双流机场、近百个万达广场等国内大量标志性民用工程,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2019年4月,公司中标拉林铁路项目,公司通风系统业务增加铁路模块。2020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盾风机装备有限公司中标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的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隧道空气净化系统采购及安装(西行隧道)项目,为公司开拓城市隧道空气净化市场打开了良好的局面。金盾股份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树立“产学合作”的行业典范,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开展通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公司已累计实施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首台套产品8个,取得国家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得多项科学技术奖,其中“地铁隧道智能通风系统”项目、“三代核电站环境控制系统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单向地铁隧道轴流风机、可逆转地铁隧道轴流风机两类风机产品在通风行业首批获得浙江制造认证。公司积极主持、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主持、参与制订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ZZB010-2015地铁隧道轴流风机》为浙江制造标准。展望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全面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市场国际化、资本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的经营格局,努力成为管理先进、技术领先、产品精益的行业领导企业!
- 商业规划: 作为专业通风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始终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化技术创新,构建起覆盖轨道交通、核电工程、国防装备、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形成了以智能通风系统为核心、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为特色、特种装备为优势的立体化业务布局。(一)主营业务的基本情况1、专业通风系统设备及相关服务(1)轨道交通领域作为地铁隧道高端通风系统装备领域的行业标杆,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球30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搭载数字风机与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智能监控与预测性维护,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净化效率98%以上)成功应用于深圳桂庙路隧道,属国内首创。(2)核电工程作为行业首批获得核安全局核级风机/风阀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核电站环境控制系统装备深度参与我国核电技术迭代:配套华龙一号、AP1000等三代/四代堆型的核电通风设备,已稳定运行于田湾、三门、海阳、红沿河、巴基斯坦恰希玛、卡拉奇等国内知名核电站及“一带一路”标杆项目。通过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核电站环境控制系统,攻克多项关键性技术,相关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核电产品国产化替代。(3)国防装备作为通风行业拥有全序列国防资质的企业,成功攻克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研制的高可靠、低振动烈度系列风机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现已列装多个国防重点工程项目,实现关键领域通风设备自主可控,其中“特种装备用应急排风机”“空调风机”获评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内首台(套)产品。(4)低空经济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新兴企业,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涵道推进器”,通过机电热磁多场耦合技术与高集成度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驱动控制器与其他部件的高度集成,有效解决散热难题;优化涵道流场结构,显著提升推进效率;采用高性能新型驱动控制器,实现全工况动态响应速度提升;结合有限元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技术,精准控制整机重量,相关技术填补国内适航性设计空白,可广泛应用于飞行汽车、工业无人机、高端航模等多个前沿领域。(5)海洋科技2021年,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交大中海龙,依托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资源优势,聚焦特种水下作业装备、深海疏浚工程系统、智能海防装备研发制造三大板块。2024年,公司开展"华鲲一号"小型模块化压水堆配套装备研发及极地破冰船等特种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海洋装备高可靠性设计、耐候性材料应用等技术瓶颈,形成覆盖深海极端环境的核能利用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体系。(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结合行业特点以及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公司经营模式可概括为“专业定制+以销定产模式”。1、销售模式结合产品的技术特点和行业特征,公司构建了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重点是工程项目类产品,通过公开招投标获得订单,同时在国内多个城市或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形成“招投标响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全周期快速响应服务体系。2、采购模式采用“订单导向+预期储备”双轨机制,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依据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对于碳钢、不锈钢和铝材等大宗商品,其价格与国际市场上商品期货的价格联系紧密,该类产品市场货源充足,供应商相对稳定,按照市场价格动态采购。对于核心部件(电机)等长期配套产品,与头部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锁定成本,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3、生产模式根据公司“以销定产”模式,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公司采取自主生产与委托零配件外协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对于核心部件加工、整机总装、系统集成、调试检测等核心生产工艺由公司自主完成。公司承接采购订单后,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和项目要求,提供设备的整体方案,涵盖设计、开发、制造等各个环节。在制造过程中,按ERP系统有序均衡生产,同时质量部门实施严格的过程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技术标准。此外,公司拥有通过国内CNAS以及国际AMCA实验室认可的检测中心,为产品性能检验和测试提供强有力支持,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3.18万元,同比增长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0.23万元,同比增加2,575.94万元。因素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营业收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比上涨7.52%,主要原因是:1)通风系统类本期收入4.36亿元,占总收入83.55%,较上年同期增长3.61%。2)建筑安装类本期收入0.85亿元,占总收入16.26%,较上年同期增长33.28%。上述原因使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7.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3.18万元,同比增长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0.23万元,同比增加2,575.94万元,主要原因:1)管理费用中相关诉讼、律师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779.35万元;2)公司持续加强应收款特别是长帐龄应收款催收工作,使本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1,154.73万元;3)诉讼等原因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521.10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